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1-11-18  浏览次数:469次

  作者:杨月明,王世霞,卑红喆  作者单位:包钢职工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发病<72小时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由神经内科医师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 康复组同时由康复医学科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S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在帮助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心理疾患的康复。

  【关键词】 早期康复,脑卒中,偏瘫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hemiplegia of the acute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Eighty cases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gular drug treatment were given to two groups,meanwhile,system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s applied to rehabilitation group. Scores of The European Stroke Scale(ESS) and Barthel Index(BI) were used to grade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six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rad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treatment (P> 0. 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ESS and BI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nction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nd in improvement of their daily life ability.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sychical rehabilitation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Key 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Cerebral stroke;Hemiplegia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如何能够降低存活者的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目前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我院神经内科与康复医学科联手,积极开展脑血管病的偏瘫康复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均为首次发病72小时入院,且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影像学资料证实。全部患者无意识障碍,无智力障碍及失语,无严重并发症,并能配合神经系统查体,住院6~8周。按照单纯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8~75岁,平均64.2岁;脑出血14例,脑梗死26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51~75岁,平均65.1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28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及病变性质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由神经内科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并完善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以了解掌握患者的生理机能。对照组自行完成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康复组中脑梗死患者于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脑出血患者于病后10天命体征平稳后在康复医师制定的康复治疗计划的指导下,完成以下内容。(1)运动疗法:采取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相结合,卧位坐起、坐位平衡和斜床站立训练,行走和上下楼梯训练,做偏瘫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助力活动和被动活动,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时间从短到长,并正确摆放肢体的位置防止关节的挛缩畸形。(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训练患者解系衣扣、穿脱衣服、用筷进餐、洗脸刷牙以至洗澡入厕等,每天训练2次,每次30~40分钟;(3)针灸及低频电刺激:依中医辨证取穴,常用穴位有曲池、外关、阳池、合谷、腋缝、环跳、阳关、阳陵泉、绝骨、昆仑及大都等,每日1次,每次20分钟;之后予低频电刺激,频率20Hz,强度以能见到肌肉跳动但不产生疼痛感为度,每日1次,每次20分钟;(4)心理治疗:训练时多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反应,如恐惧、焦虑、抑郁、疲劳等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提高其康复的主动性,使患者完成上述的训练计划;(5)培训家属:康复医师将治疗技术传授给家属,争取家属的支持,监督患者完成康复项目。

  1.3 疗效评定

  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欧洲卒中量表(The European Stroke Scale,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后者采用Barthel Index(BI)计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SP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组资料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ESS和ADL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后ESS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其发病仍呈上升趋势。病后存活者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妨碍其重返社会及工作岗位。研究证明,90%的神经功能恢复主要在病后3个月内[1],3个月后因各种继发性障碍恢复速度减慢,因此,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被动刺激患肢活动,增强感觉刺激输入,使部分细胞复活;通过反复翻身、坐立位变换等训练,输入正常运动模式,调整并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作用,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传导通路,从而建立肢体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2],这就是脑的可塑性理论及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依据。本组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经一般治疗后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恢复,但是康复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提示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在促进中枢神经的功能重组,帮助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心理疾患的康复[3]。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疾患有时很突出,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功能恢复,必须加以重视,积极给予治疗。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合并较严重的抑郁症,不肯进食及主动运动,经抗抑郁治疗后症状才得以控制。此外,还应当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充分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当然,康复训练还应根据患者年龄、机体状况、脑损害情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功能训练,注意运动的强度、时间和频率,劳逸结合,避免和减少由于不当功能训练而加重脑损害[4]。

  【参考文献】

  [1]南登昆.克氏康复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7.

  [2]郭国际,郭铁成.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1997,12(4):171-172.

  [3]王莉云.脑卒中伴发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6):231.

  [4]王玉龙,吴向琼,吴萍,等.康复早期介入是现代康复的特征[J].中国康复,2003,18(3):185-18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