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颜面微晶磨削术治疗浅表性瘢痕
发表时间:2010-05-20 浏览次数:590次
作者:林一奇 陈海群 作者单位:321017 浙江省金华市文荣医院整形外科
关键字:全颜面微晶磨削术治疗浅表性瘢痕
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本科对面部痤疮后遗瘢痕、手术后瘢痕、外伤后瘢痕共55例进行了微晶磨削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其中男10例,女45例,年龄8~38岁(平均25.5岁);面部痤疮后瘢痕30例,面部手术后瘢痕10例,面部外伤后瘢痕15例。
1.2 治疗方法
应用MDY-1A增强型微晶磨瘢机。首先常规0.1%新洁尔灭消毒全颜面部,根据瘢痕情况,选择压缩空气的压力低、中、高挡,然后将微晶磨头在全颜面皮肤及瘢痕表面上平稳地前后推动,磨削至正常皮肤出现微红色、瘢痕处有点状出血为止。无需麻醉,压力要均匀一致,术后局部外用贝复济喷洒患处,2~3次/d,1~3d。无需包扎,保持创面干燥,术后24h结薄痂,5~7d自行脱落创面愈合。间隔7~12d,行第2次治疗,3~4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8次。
1.3 疗效判定[1]
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显效:术后瘢痕平整,瘢痕组织及色素80%以上消失,患者满意。有效:术后瘢痕基本平整,瘢痕组织及色素50%以上消失,患者较满意。无效:术区瘢痕组织及色素无明显变化,患者不满意。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经3~23个月的随访,瘢痕基本或完全消失,外观平整,范围缩小(见图1~4),同时粗大的毛孔也得到明显改善。痤疮性瘢痕30例中,显效20例,有效10例中,显效率66.7%;手术后瘢痕10例,显效2例,有效8例,显效率20%;创伤后瘢痕15例中,显效5例,有效10例,显效率33.3%。对痤疮性瘢痕效果最佳,创伤后瘢痕次之。磨削术后色素沉着发生24例(43.09%),1~2个月后逐渐消失,无色素减退及色素脱失病例,无感染病例。
3 讨论
3.1 微晶磨削术原理
微晶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Al2O3),利用其微晶体棱角的锋利性和微晶体的硬度借压缩空气的弹性,通过微晶磨头高速急骤地喷打在术区皮肤及瘢痕表面上,在造成皮肤及瘢痕表面的蜂窝状损伤的同时推动磨头对皮肤及瘢痕表面进行磨削,磨削瘢痕组织与瘢痕边缘的正常皮肤形成新的创面,利用表皮再生爬行覆盖创面,使创面愈合,改善瘢痕的形态,缩小瘢痕的范围。由于微晶的颗粒细小、作用均匀,与瘢痕组织磨擦时,其表面与磨掉的组织碎屑及渗出液粘合,使晶体原有棱角变钝,因而打磨不会太深,且易于控制不会产生新的瘢痕。惠俐等[3]研究表明微晶磨削后瘢痕处出现幼稚的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排列趋于有序,排列顺序与皮肤胶原纤维方向一致,纤维间隙增大,同时由于磨削的作用出现了新的创面,刺激表皮再生达到瘢痕改建的目的。面部皮肤表皮较厚,毛孔粗大,毛细血管丰富,有大量的皮肤附件,同时使用贝复济可加快表皮覆盖的速度,从而加快创面的愈合,提高了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梁刘萍等[4]研究表明磨削术后皮肤细小皱纹消除,真皮浅层形成新的胶原带,胶原总量及1型胶原纤维增多,对改善皮肤老化有一定作用,本资料结果符合这一论述。
3.2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1,2]:(1)面部痤疮、手术及外伤后遗的浅表性瘢痕;(2)皮肤粗糙;(3)面部细小皱纹;(4)雀斑;(5)皮肤过度角化及妊娠纹。本组病例治疗结果表明对痤疮性瘢痕效果最佳。禁忌证:(1)血友病或出血异常者;(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3)严重或复发性单纯疱疹史、患有活动性脓皮病者;(4)瘢痕疙瘩体质或增生性瘢痕未稳定者;(5)放射性皮炎或半年内曾接受放射部位;(6)严重的烧伤瘢痕;(7)有精神病症状、情绪不稳定或要求过高者;(8)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病毒感染活动期;(9)顽固性皮肤病患者(如银屑病、白癜风等)。
微晶磨削术的优点是患者痛苦小、出血少、无需麻醉、操作方便、不易感染、恢复快、不影响工作,且术后并发症少、色素沉着较传统皮肤磨削术少。
【参考文献】
1 王丹,孟祥起,王金良,等.479例面部皮损皮肤磨削术治疗分析.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8,9:182~183.
2 Tsao SS, Dover JS, Arndt KA,et al. Scar management: Keloid, hypertrophic, atrophic, and acne scars. Semin Cutan Med Surg, 2002, 21:46~75.
3 惠俐,王连唐,杨峥. 微晶磨削术修复皮肤浅表性瘢痕.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3):194~196.
4 梁刘萍,司徒朴,蔡湛宇.磨削术后皮肤组织变化的实验研究.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8,9: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