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对动脉硬化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11-23  浏览次数:445次

  作者:王景春,董素勤,刘霞,陈宁  作者单位:河南,郸城县中医院内科(王景春、董素勤、刘霞、陈宁

  【摘要】目的比较原发高血压(Hypertension,EH)、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EH合并T2DM对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的影响强度。方法 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115例原发EH患者(EH组),76例T2DM患者(T2DM组),53例EH合并T2DM患者(EH+T2DM组)及正常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Control group,CG)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是否斑块等指标。结果 (1) EH组和T2DM组IMT、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均大于CG,P<0.01,而EH+T2DM组各参数又高于EH组和T2DM组,P<0.01。(2) ET组、T2DM组、ET+T2DM组和CG斑块检出率分别是50.45%(58/115)、47.37%(36/76)、66.04%(35/53)和26.00%(13/50),P<0.01。斑块积分分别是(1.86±1.54)分、(1.35±1.20)分、(2.83±2.24)分和(0.96±0.71)分,P=0.000,EH+T2DM组积分高于其它3组,P<0.01,EH组又高于T2DM组和CG,P<0.05。结论 EH和T2DM均对动脉产生损害,二者并存时损害程度更严重。

  【关键词】 高血压,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危险因素

  高血压(Hypertension,EH)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均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两者并存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1-2]。颈动脉内膜增厚是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早期标志性病理改变之一。本研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病理改变,了解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1月郸城县中医院收治住院的病人,其中单纯原发性EH患者115例(EH组),男63例,女52例;年龄34~84岁,平均(62.33±6.45)岁。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76例(T2DM组),男42例,女34例;年龄38~82岁,平均(61.57±7.17)岁。EH合并T2DM患者53例(EH+T2DM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35~87岁,平均(62.94±8.14)岁。匹配无EH及T2DM的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Control group,CG),男28例,女22例;年龄33~85岁,平均(61.25±9.13)岁。4组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EH诊断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T2DM诊断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标准。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冠心病史,脑卒中史等。

  1.3 观测指标 患者入院后测:(1)血压: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于入院第一天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在8、12、16和20点取坐位在安静状态下连测3次,取平均值。(2)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实验室相关指标:空腹12h于次日抽血,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胶化增强免疫法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氧化酶法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直接测定法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1.4 颈动脉超声探测 采用EUB-65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测颈动脉,探头频率7.5MHz,由同一医师检测,包括:(1)IMT,在受检者左右颈总动脉分叉处下1、2、3cm处分别测取前、后壁IMT,双侧共测得12 个值,取平均值。(2)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其积分:厚度≥1.5mm的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定义为动脉斑块。斑块积分采用Crouse 方法[3]。(3)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和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血流速度,双侧各测3次,取平均值。

  1.5 统计学处理 建立Excel数据库,导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多组间显著性检验用一维方差分析(ANOVA),有统计意义后,再用LSD法分组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各组性别、年龄、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EH组和EH+T2DM组SBP及DBP高于T2DM组和CG;T2DM组和EH+T2DM组FPG、2hPG及HbA1c高于EH组和CG;EH组、T2DM组、EH+T2DM组TC、LHD-C均高于CG。

  2.2 各组IMT、PI、RI比较 EH组和T2DM组IMT、PI、RI均大于CG,P<0.01。而EH+T2DM组各参数又高于EH组和T2DM组,P<0.01。

  2.3 斑块检出率比较 EH组、T2DM组、ET+T2DM组和CG分别检出斑块58例、36例、35例和13例,检出率分别是50.45%、47.37%、66.04%和26.00%。前3组检出率均高于CG(χ2=8.488,P=0.004;χ2=5.794,P=0.016;χ2=16.574,P=0.000);EH+T2DM组高于T2DM组(χ2=4.398,P=0.036)。EH+T2DM组与EH组比较(χ2=3.574,P=0.059)、EH组与T2DM组比较(χ2=0.72,P=0.678)均无统计学意义。

  2.4 斑块积分比较 ET组、T2DM组、ET+T2DM组和CG斑块积分分别是(1.86±1.54)分、(1.35±1.20)分、(2.83±2.24)分和(0.96±0.71)分,差异显著(F=63.241,P=0.000)。LSD法进一步分组比较:EH+T2DM组积分高于其它3组,P<0.01,EH组高于T2DM组和CG,P<0.05,T2DM组与C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颈动脉可以作为全身中型动脉的一个窗口,其硬化程度和冠心病、脑动脉及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明显相关。颈动脉病变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患病及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测量颈动脉IMT、PI、RI和斑块情况可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4-5]。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它对大血管的损害是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实现的,而且动脉硬化程度与收缩压和脉压水平的增加正相关[6]。糖尿病患者不仅发生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而且也出现大、中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7]。血管内皮是保护血管平滑肌的机械屏障,而且也通过释放血管内皮因子(如NO、内皮素等)调节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活动,内皮功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长期高血糖可致内皮功能不全,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8]。另外,长期慢性高血糖症所致血管长寿蛋白质及脂质的氧化、糖基化和应激作用更加速了粥样化的发展。本文单纯EH、T2DM患者的IMT、斑块检测率均高于正常组,高血压和糖尿病在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再一次得到了佐证。业已证明血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脂质通过损伤的血管内膜沉积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本资料EH组、T2DM组和并存组的TC、TG、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因此,对EH、T2DM的血脂高危人群,应特别强调调脂治疗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防治大血管病变中的重要性。

  EH、T2DM、血脂异常、腹型肥胖、总胆固醇水平增加、高胰岛素血症是代谢综合征(MS)的主要成分,胰岛素抵抗是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9]。EH和T2DM均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45岁左右的T2DM患者中40%伴有高血压,在75岁左右的T2DM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更上升至60%,而5%~10%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同时有T2DM[10],T2DM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血压和糖尿病被称为心血管事件的双重危险因素(double risks)。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存在时能相互作用,并对血管并发症有明显的促进和加剧影响。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病变危险性是正常者的2倍,而在同时存在高血压的病人中则增加至4倍。刘薇等[11]观察到:单纯EH、单纯T2DM与EH+DM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分别是66%,60%和76%,且斑块积分以EH+DM患者最高。本资料检出率分别是50.45%、47.37%和66.04%,均低于正在对照者的26.00%;支持相关研究结果[12]。PI和RI是反映动脉弹性和顺应性的重要指标,无论是单纯EH还是单纯T2DM患者,其颈部动脉的PI和RI均增高,表明EH和DM患者可致患者动脉的弹性和顺应性降低,阻力增加。EH与T2DM共存时,PI和RI增高更明显,说明二者在动脉硬化病变的过程中起了协同的作用[13]。

  总之,高血压、糖尿病在动脉硬化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EH与T2DM并存对动脉硬化速度及程度具有叠加效应。临床应高度重视血压和血糖双重危险因素的控制,延缓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玉香,汪建民.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相关性探讨[J].中原医刊,2006,33(11):

  [2] 许艳芬.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6(10):

  [4] 何丽婵,徐武华,李恒青,等.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多普勒检查与临床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2006,11(1):

  [5] Stato n AV,Chap man J N,Mayet GE,et al.Effects of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with amlodipine or lisinopril on varcular structure of the commoncoritid artery[J].Clin Sci,2001,

  [6] 逄增祥.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指数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J].中外医疗,2009,

  [7] 贾克宝,王 立,王彩荣,等.糖调节受损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

  [8] 侯 威,邵友忠,徐少峰,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

  [9] 郭冀珍,龚艳春,章建梁,等.高血压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463例的干预治疗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

  [10] 吴穗苹.高血压与糖尿病关系的社区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3):

  [11] 刘 薇,徐武华,李恒青,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点及各危险因子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l5):

  [12] 唐振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改变与心、肾损害的相关性[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 (3):

  [13] 袁志英,赵 瑞,田 苗,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超声检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12(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