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整形外科学》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纠正休克43例

发表时间:2010-01-07  浏览次数:656次

作者:祁俊 张逸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南通226001

【摘要】  目的:探讨在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状况下,临床迅速补液纠正休克。方法:对烧伤面积>30%TBSAⅡ°~Ⅲ°,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43例行快速液体复苏。结果:快速补液后2h内输液占第1个24h公式计算量的(32.3±4.6)%,第1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2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20.4±10.7)%;第2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2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10.6±5.8)%。快速补液后尿量大幅增加,临床表现接近或恢复正常,未出现心、肺功能不全。结论:烧伤休克延迟复苏需加快补液速度、加大补液量,有助于迅速纠正休克。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延迟复苏 快速补液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是指烧伤6h以后入院,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补液,入院时已出现休克者。烧伤延迟复苏可对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实际医疗工作中,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患者较为常见,延迟复苏的治疗也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在烧伤延迟复苏情况下,临床怎样纠正休克,避免后期并发症的出现是重要的。我院从1998年7月~2006年10月,共收治大面积烧伤延迟复苏4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16~58岁,平均35岁。烧伤总面积30%~90%TBSA,其中Ⅲ°5%~40%TBSA。致伤原因: 火焰烧伤11例,汽油灼伤20例,电烧伤5例,石灰灼伤5例,鞭炮炸伤2例。合并轻、中度吸入性损伤20例。入院时间:伤后4~12h,平均7.2h。院外复苏不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临床表现为患者口渴、烦躁、脉搏细速、四肢冰冷苍白、少尿等,机体已处于严重缺氧状态。

    1.2   方法   入院后立即复苏,根据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提出的公式作为基础估计量,输液不受输液公式的限制,补液量“个体化[1]”。其中胶体采用血浆或20%人血白蛋白,电解质液采用平衡液,水分为5%葡萄糖溶液。输液期间对血压、心率、呼吸、尿量及血气分析进行监测,随时调整输液,使尿量达到80~l00ml/h。根据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第1个24h预计量:烧伤面积(%)×体重(kg)×2(胶体与电解质各lml)+水分(2000~3000ml)。快速补液2h内将第1个24h液体总量的一半快速静脉输入,其余根据临床指标调整输入。第2个24h液体用量烧伤面积(%)×体重(kg)×1.5(胶体与电解质各lml)+基础水分量,液体种类同第1个24h用液。电解质液及胶体液实际补液时,考虑入院前补液量及性质严密观察,根据患者反应,随时调整输液的速度和成分。快速补液临床要达到的目标:迅速将收缩压恢复到90mmHg以上,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呼吸维持20~24次/min,心率100~120次/min,血细胞比容≤0.5;根据尿量变化适当调整输液量及速度,使尿量在80~100ml/h。同时进行休克期复苏的辅助治疗,维护心功能,碱性药物、自由基清除剂及抗生素的应用。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s表示,各时刻点比较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经快速补液2~8h内休克获纠正29例,>8h纠正14例,尿量>80ml/h,血压、呼吸、脉搏等维持正常,红细胞压积降至0.5±0.06。快速补液后2h内输入液体占第1个24h公式计算量的(32.3±4.6)%,第1个24h液体实际补入量占第1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20.4±10.7)%;第2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2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10.6±5.8)%。快速补液后,尿量大幅增加,患者临床表现接近或恢复正常。

    2.2   心率监测结果   补液前为136±20次/分钟,补液2h后为120±10次/分钟,8h为118±8次/分钟,16h为115±6次/分钟,24h为105±7次/分钟,48h为98±8次/分钟。与补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尿量监测结果   补液前为14±10ml/h,补液2h后为80±12ml/h,8h后为75±13ml/h,16h后为70±11ml/h,24h后为90±10ml/h,48h后为88±17ml/h。与被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是影响患者救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用传统的烧伤复苏方法,患者休克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引起严重的内脏并发症甚至死亡[2]。烧伤后2h内单位时间血渗出量最大,尤以0.5h内渗出速率最快。在离体肺叶吸入性损伤致肺水肿的实验中发现伤后0.5h渗透量为其后2h 渗出均值的2.5倍,伤后渗出速度之快,失液量之大,血容量减少之程度是难以估量的。如果机械地套用休克期输液公式,未足够认识到患者入院较晚已失去了早期复苏补液的“黄金时间”,将使延迟复苏患者治疗难度增大,感染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病死率明显高于早期复苏者。

    患者休克时微循环处于淤滞期,血管床大量开放致血流缓慢。闫柏刚等[3]研究表明,对已发生休克的患者l~2h内大量输入液体后,肺动脉楔压、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并未超过正常值,心输出量基本正常,并且外周阻力明显下降,代谢性酸中毒也得到纠正。结果表明对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烧伤后血容量下降已十分明显。在血容量明显减少时如此快速补液,2h内大量输入液体,并未出现临床心肺功能不全情况。故快速补液后可增加组织灌流改善微循环,减轻缺血缺氧性损伤,从而预防和减少内脏并发症。

    本组快速补液治疗休克是因为它能尽快补充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达到增加包括心脏在内的脏器组织灌流,改善机体缺血缺氧状况的目的。肾脏是腹腔脏器中受烧伤后血液灌流改变影响较大的器官,单位时间排尿量因其简便实用,一直是观察烧伤休克期病情和调整复苏补液的重要依据和指标[4]。需要指出的是血压、心率和尿量等临床指标变化稍慢于血容量减少,且受机体的代偿反应和水肿因素的影响,对调整输液度多快,输入量多少为佳,灵敏度还有欠缺。有条件时应采取血流动力学监测。

 

【参考文献】  [1] 孙永华. 严重烧伤后液体复苏及早期救治的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4, 42(7):385-387.

[2] 郭振荣,盛志勇,李吕国,等.烧伤休克期不同复苏方案对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4(2):130-131.

[3] 闫柏刚,杨宗城,黄跃生,等.延迟快速复苏对烧伤休克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1,17(5):266-268.

[4] Bortolani A, Governa M, Barisoni D. Fluid replacement in burned patients[J]. Acta Chir Plast,1996,38(4):132-13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