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整形外科学》

烧伤早期创面应用辐照猪皮与药物包扎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09-06-19  浏览次数:841次

作者:温裕庆,沈崇金

【关键词】  烧伤

【摘要】 目的 观察烧伤早期创面应用辐照猪皮与药物包扎二种不同方法疗效的比较。方法 对60例同等烧伤病人分成二组,辐照猪皮组(简称辐皮组)24例,药物组36例,从休克期过渡情况、回收期全身毒性反应和创面愈合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辐皮组比药物组休克期创面渗出明显减少,创面水肿轻,回吸收期全身炎症反应轻,创面愈合快,疗程缩短。结论 辐照猪皮覆盖创面比药物包扎创面效果好,不但休克期过渡顺利,全身炎症反应轻,而且创面愈合快,疗程短,是当今治疗烧伤创面较理想的生物敷料。

关键词 创面 辐照猪皮 药物

本文从1999~2002年的烧伤治疗中,随机抽取烧伤面积(TBSA)30%~40%、Ⅱ度以下的烧伤病人60例分成二组,其中应用辐照猪皮覆盖24例,用2%SD-时霜包扎36例,对烧伤早期创面应用二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其结果是烧伤早期创面应用辐照猪皮比药物包扎疗效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烧伤病人60例分成两组,早期创面应用辐皮组24例,应用2%-时霜包扎组36例,烧伤面积为30%~40%、Ⅱ度以下。辐皮组24例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5~59岁,休克期体温36.4℃~38.9℃,查血生化示电解质酸碱平衡无紊乱;死亡6例,死亡率25%,死亡原因:4例为特大烧伤面积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2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药物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10~58岁,休克期体温37.2℃~40.5℃,回收期4~8天,体温38.2℃~40.1℃,在此二阶段电解质测定血钠均下降,全身毒血症反应严重,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发,死亡12例,死亡率33.3%,死亡原因:3例特大烧伤面积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外,其他均为创面严重感染所致。

2 讨论

在烧伤临床治疗中,不少学者报道引起烧伤后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原因来自创面,创面的渗出是体液丢失的主要途径,同是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场所之一,同时痂下积液越严重,全身性反应越明显,并发症越多,死亡率越高。由此可见,对深度烧伤创面及时封闭,清涂痂下水肿液是提高烧伤治愈率的重要措施。已有不少学者报道休克早期切痂植皮的经验。早期切痂的目的是尽早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痂下水肿液,提高烧伤救治的疗效。遵循这条原则,本组病人在烧伤早期采用控制烧伤渗出,则早期采用辐照猪皮覆盖封闭创面,同样有并行地减少创面渗出,减轻创面水肿,减少痂下积液,从而达到回收期减轻全身毒性反应,提高治愈率的作用。本文通过烧伤早期应用二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分析比较,在早期病理变化和转归相比有明显不同之处。辐照猪皮组创面渗出明显比药物组减少,创面水肿也减轻,全身症状反应轻,病情稳定,创面愈合快,一般12~21天痊愈。药物组创面渗出多,病情变化大,换药及更换床被次数多体温相对增高,创面肿胀明显,全身毒性反应重,甚至精神症状,并发症状也多见,死亡率高。辐照猪皮覆盖创面后不但可以保护创面,阻止水、电解质、蛋白质和热量经烧伤创面丢失,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且能减轻创面水肿,保护间生态组织和促使上皮化作用 [1] 。

从死亡原因分析,二组病例年龄、创面大小及深度均无 多大差异,死亡率辐照猪皮组比药物组明显减少。辐照猪皮组死亡率25%,死亡6例中主要是特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损伤所致。而药物组死亡率33.3%,死亡原因主要是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从创面换药观察比较,辐照猪皮覆盖创面后,创面渗透出明显减少开始2~3天更换外敷料一次,创面渗透减少,创面水肿也轻。药物组创面渗液多,外敷料渗透严重,早期每天换药1次,甚至2次,创面水肿明显,难于结成干痂,创面感染重,易并侵袭性感染。药物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8例,占22.2%,而且全身毒血症严重,体温高达40℃以上。除此之外,药物组个别出现磺胺类过敏反应。辐照猪皮组无一例排异反应。多数学者认为辐照猪皮是目前治疗烧伤创面的一种理想生物敷料。辐照猪皮除了在烧伤早期创面覆盖应用之外,对深Ⅱ度创面削切痂时,由于患者自身皮源不足,手术暴露创面过大,无法一次性自体移植覆盖创面时,同样可以辐照猪皮覆盖保护,减少创面暴露渗出,减少暴露感染机会,有利大面积分期进行自体植皮的好处。

猪皮的选择,目前国内制备猪皮种类多,规格和厚薄及所含药物成分不一,应用前必须观察猪皮是否霉变发紫,或是已干结。本组病例均应用天津物理研究所生产的辐照猪皮,具有彻底灭菌,厚度适宜,复温快,使用方便的优点,可替代同种异体的作用。辐照猪皮用途较广,是今后烧伤创面治疗的理想生物制品。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