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整形外科学》

烧伤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治体会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1003次

作者:张新合

【关键词】  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FC)为烧伤科小儿常见急症,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伤势越重、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烧伤后患儿发生高热惊厥者较多,严重者抽搐时间长可导致窒息、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癫痫及其它后遗症,故需争分夺秒地抢救,以挽救患儿生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烧伤患儿发生小儿惊厥的特点及防治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表现 烧伤后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意识丧失,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并有紫绀、呼吸不整或暂停,牙关紧闭头后仰,眼球凝视或上翻,大小便失禁等,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惊厥易致缺氧性脑损伤,应立即设法制止。      1.2 诊断要点 [1]   (1)注意观察惊厥的具体表现(全身或局部、强直性或阵挛性);(2)迅速全面的体格检查,询问有无抽搐史;(3)抽搐停止后有无昏迷现象;(4)身体各处有无异常:囟门有无明显突出,有无呕吐及呕吐物性质、有无出血,有无紫绀与呼吸困难,瞳孔变化情况,有无病理征(判断有无中枢系统感染);(5)病情急或缓慢,是否发作后如正常人(与癫痫鉴别);(6)视病情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      2 预防措施      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应从伤后开始。烧伤后早期患儿会因机体创伤反应性体温升高,但一般在38℃左右,重度烧伤患儿可达39℃,经物理降温、补充血容量、保持尿量,体温一般可保持在37℃~38℃。此期关键是预防休克,及时降温,保持尿量排除体内毒素,加强换药保持创面清洁,静滴或外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发生。进入回吸收期由于组织间隙内大量水分回收到血管内,创面毒素、细菌可大量吸收入血,机体除因大量毒素造成反应性体温升高,亦可能发生暴发性败血症引起发热。故回吸收早期更应特别加强创面处理、局部外用及静脉应用抗生素加强抗感染、保持尿量排出毒素,及时酒精擦浴或冰敷防止体温过高。烧伤后期治疗主要加强创面处理及抗感染治疗,避免创面感染及创面脓毒症的发生。患儿的体温超过38℃可口服安定[0.2~0.5mg/(kg?次)],如8h后仍有发热可再次服用,最大剂量每 次不能超过10mg,可有效预防高热惊厥。

  3 处理原则      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一般处理包括 [1]  :(1)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取平卧位,头侧一边,清洁口腔;(2)减少刺激,保持安静;(3)吸氧以减少脑缺氧性损伤;(4)禁用暴力防止四肢骨折发生;(5)不能进食者用鼻饲法补充营养。治疗重点是争分夺秒止惊,用药越早越好,首选安定(0.2~0.5mg/kg)缓慢静推(<1mg/min),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次 [2]  。注意首次剂量要足,最好静注,如有困难,可选择直肠给药[3]  。一般1次可以止抽,必要时隔10~30min可稀释后静滴。亦可用复方氯丙嗪1~2mg/kg肌注,1%水合氯醛0.5ml/kg保留灌肠,鲁米那钠肌注均有较好效果。止惊后常用冬非合剂[冬眠灵、非那根各1mg/(kg?次)]。经上述处理未完全止惊或再次发作可选用苯巴比妥钠5~8mg/(kg?次)肌注 [2]  。对于惊厥持续状态应采取加用能量合剂,注意给氧,安定或鲁米那钠交替使用,激素、甘露醇等综合措施防治脑水肿。给予快速有效的降温,包括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冰敷、温水擦浴等,肌注退热药物如小儿APC等,争取体温保持在38.5℃以下。预防的根本在于治疗原发病,烧伤患儿主要是加强换药保持创面清洁,防止创面感染、创面脓毒症及全身败血症,预防继发上呼吸道感染,去除发热的原因是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效尧,杨丽勤,洪雁玲.76例小儿惊厥诊断治疗体会.中西医实用临床急救,1996,3(6):268-269.      2 田泽芳,刘泽怀.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治问题探讨.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7):669-670.      3 林朝阳.安定直肠给药在小儿惊厥时的作用.FJ Medical Journal,2000,22(6):12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