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耳软骨炎18例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1046次
作者:张健
【关键词】 烧伤 耳软骨炎 切开引流
耳软骨炎是头面部深度烧伤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较为棘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易导致耳软骨的破坏,造成小耳畸形。笔者治疗18例,全部治愈,且耳软骨保存完好。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20~61岁,烧伤面积3%~70%,伤后发生耳软骨炎的时间为18~45 d。
1.2 治疗方法
1.2.1 切开引流 一旦患耳肿胀明显,应立即行切开术(不论是否有波动),以肿胀最明显处为中心,纵向切开至软骨层。压迫止血后,用0.5%聚维酮碘消毒,用蘸有氯霉素粉的油纱条填塞切口,并适当加压包扎,每日换药1~2次。
1.2.2 窦道处理 经换药7~10 d,病变周围创面基本愈合,红肿减轻或消退,但中心部位会形成一个窦道,此窦道的具体处置方法为:(1)每日用过氧化氢液加压冲洗窦道,即用5 ml 注射器去掉针头抽取过氧化氢液于窦道口向内加压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2)窦道冲洗完成后,再用阿米卡星注射液2 ml 于窦道周围局部注射(至软骨层)。(3)用蘸有氯霉素粉的油纱条填塞窦道,加压包扎。上述方法每日1次。(使用阿米卡星期间,如病人有耳鸣则立即停药)。
1.2.3 其他治疗 根据耳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
1.3 结果 本组18例病人经切开引流、处理窦道,3~5周内全部治愈,耳软骨保存完好,无一例小耳畸形。
2 讨论 烧伤后耳软骨炎首先要重视其预防。如患者一旦自觉耳部疼痛或发现轻度红肿,应立即用0.5%聚维酮碘等外用,并静点广谱抗生素。如果耳部肿胀明显,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尽早切开,不要等到耳部有波动感。我们体会当有明显波动感时,常说明脓液较多,且可能已有较多软骨坏死。 切开引流和换药处理后,一般经7~10 d,病变周围创面即可愈合,但中心部位常形成一窦道,该窦道愈合较慢,处理起来较棘手,往往成为能否成功治愈的关键,本组结果提示,我们使用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