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4-29  浏览次数:1311次

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61例61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2月~2013年12月选择我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1例61髋,男29例,女32例,年龄61~93岁,中位年龄76岁。损伤原因均为行走跌伤,均为单侧股骨颈骨折:左侧38例,右侧23例;其中新鲜性骨折53例,陈旧性骨折8例。

1.2手术方法:35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行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体位取健侧卧位。以大粗隆为标志,斜切口,长8~10 cm,逐层依次切开。沿梨状肌上方用骨膜剥离器从关节囊上将臀小肌分离,用摆锯在股骨颈截骨线处截骨,取出股骨头,使用髋臼牵开器暴露髋臼,清除盂唇及多余骨赘,置入皮肤保护器保护皮肤,用髋臼锉将其磨至合适大小。将选定的髋臼杯连接到臼杯植入器上,在外展45°和前15°~20°位置入髋臼,拧入螺钉1~3枚,安放髋臼试模内衬。抬高股骨近端并保护其近端切口,用骨刀经大粗隆内侧凿入股骨髓腔近端,去除骨质,再扩髓至适合,插入股骨头试模和复位髋关节。检查下肢长度、股骨偏距、活动度和关节稳定性,确认好后再次使髋关节脱位。依次取下髋臼试模内衬和股骨头试模,安装髋臼内衬后植入股骨柄假体,再用打击器打入股骨头,髋关节复位,再次测试肢体长度、髋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及外展肌张力。冲洗并止血后,在大转子—梨状肌窝处用2.5 mm克氏针固定。再取旋转中立和内收15°~20°位,将外旋肌和髋关节囊瓣并固定于大粗隆。放置引流管,术毕。手术前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手术次日即开始行股四头肌、足踝主动锻炼。

1.3术后疗效评价: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术后疗效采用Harris标准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为90~1 00分;良为80~89分;可为70~79分;差为70分以下。

2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按术前设计的切口顺利进行,切口长度7~10 cm,平均8.4 cm;手术时间39~118 min,平均75.1 min;术中出血约120~700 ml,平均370 ml。术后并发后脱位1例;无肺动脉栓塞、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22.5个月,X线检查显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无透亮线和松动。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多发病之一,保守疗法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常采用的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一个创伤相对偏大、康复时间偏长、并发症相对较多的手术,具有一定的围手术期风险。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减少术后愈合及康复〖JP+1〗时间和潜在并发症等优点,同时不影响手术效果,已逐渐被更多的关节外科医师认同并作为首选[1]。该术式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出血相对偏少、且软组织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外形也美观,已成为其THA标准术式。邓万宏等认为对小切口全髋过程有助于早期康复,同时肌肉的保护方面,特别是对年轻患者,可以算作一个优势[2]。本组采取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所有患者手术均按术前设计的切口顺利进行,切口长度7~10 cm,平均8.8 cm;手术时间39~118 min,平均75.1 min;术中出血约120~700 ml,平均370 ml。术后并发后脱位1例;无肺动脉栓塞、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22.5个月,X线检查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无透亮线和松动。然而小切口较传统切口暴露差,故要求手术医师技术娴熟,同时也要求高质量的手术器械,否则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会增加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导致事倍功半。总之,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外形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田守进,朱贤,徐卫袁,等.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 ].江苏医药,2009,35(11):1349.

[2]邓万洪,江勇,崔宏,等.改良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57例[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5):455.

[收稿日期:2014-01-16编校:徐强]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