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观察
发表时间:2015-04-20 浏览次数:1338次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一般以老年人发病率高[1]。主要是由于间接外力引起,粗隆部由于血液丰富,骨后只要卧床休息极少会不愈合[2]。但是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以老年人发病高,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对老年患者的恢复有明显影响。目前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较多,临床一般以内固定术使用较频繁[3],但是内固定手术需要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较长,影响老年患者的恢复。目前临床医生对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存在争议。笔者主要通过对我院40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与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来我院治疗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左侧48例,右侧32例;年龄70~90岁,平均(80.1±0.3)岁。51例为自行滑倒,18例为车祸,11例其他原因,8 0例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一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作为置换组,一组采用内固定治疗手术作为固定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合并症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置换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入院后4~ 8天进行手术,均采用髋外侧小切口微创置换,给予患者持续腰-硬联合麻醉下侧卧位。患侧向上,进行手术,手术第1天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术后第4天开始CPM机能锻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到第2周开始就可以鼓励患者下地行走[4]。内固定组采用内固定治疗手术,手术后第8~12周可以下地行走。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手术后6个月对患者的关节功能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5],分数大于90分的为优;分数在80~90分的为良;分数在70~80 分的为中;分数低于70分的为差。1.4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采用±标准差(x〖TX-*3〗±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和骨折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均优于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患侧髋关节功能评分:置换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由于粗隆间血液丰富,所以对骨折后愈合较有利,但是由于该处骨折不稳定倾向较大,易引发并发症。并且股骨粗隆间骨折以老年人发病率高,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引发的并发症更多,对老年患者的恢复不利。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不断上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较多,一般临床常用内固定治疗手术,但是在高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不明显。近几年,随着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发展,临床医生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出现了争议。笔者通过对我院40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治疗优良率达到95.0%明显高于固定组62.5%的优良率;置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均优于固定组。综上所述,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4参考文献
[1]张喜,戴春如.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股骨头骨小梁微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性别差研究[D].东南大学,2011.
[2]严孟宁,戴尅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 11,7(2):235.
[3]罗永忠,李佩佳,赵汉平,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3(20):1542.
[4]毛宾尧,陆勇,胡裕桐,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6(9):1053.
[5]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50.
[收稿日期:2013-12-16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