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1-10-11  浏览次数:476次

  作者:徐学兵,蔡晖,李薇  作者单位:宁夏宁安医院,宁夏 灵武 751404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问卷、临床症状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不同性别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女性首发抑郁症患者较男性相比,发病前有诱发因素、发病年龄小、既往多于综合医院就诊、首诊距抑郁发作时间短于男性。临床症状女性以自杀行为、全身疲乏、失眠、早醒、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多见,男性以性欲减退、绝望感、疑病妄想较突出;女性SDS评分高于男性(P<0.01)。结论 不同性别首次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抑郁发作,性别,临床差异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1.4%,大约有50%的抑郁症患者首选到非精神科诊治,但综合医院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仅为6.2%,治疗率为3.5%[1]。现对宁夏宁安医院2005年3月-2007年12月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2]、首次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7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识别率、诊断率、治疗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78例患者抑郁发作均为首次,既往无包括轻躁狂在内的躁狂发作史;无重大躯体疾病;未服用抗抑郁或抗精神药物。其中男性86例(48.3%),女性92例(51.7%)。年龄:男性21-58岁,平均(36.8±11.4)岁;女性16-71岁,平均(34.2±12.6)岁。病程:男性1-14个月,平均(3.8±2.4)个月;女性1-17个月,平均(3.6±1.9)个月。

  1.2 方法:根据患者性别差异,将其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自行设计一般情况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调查表,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查。

  1.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男女首发抑郁症患者在婚姻、起病形式、病前性格、家族史、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首发抑郁症患者发病往往有明显诱因,发病年龄小于男性,既往曾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比例高于男性,首诊距抑郁发作时间短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2.2 两组主要精神症状比较

  首次发作抑郁症主要以情绪低落(96.7%)、兴趣减退(94.4%)、思维迟缓(85.4%)为主要临床症状。男性在性欲减退、绝望感、疑病妄想方面比女性突出(χ2值分别为10.74、6.53、8.09);女性存在较多的自杀行为、全身疲乏、失眠、早醒、精神焦虑、躯体焦虑症状(χ2值分别为8.22、15.62、23.01、14.30、30.98、4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2.3 两组SDS评分比较:SDS总分男性组为(37.41±7.12),女性组为(43.69±7.98),女性组高于男性组(t值= 8.26,P<0.01)。

  3 讨论

  既往认为男女性别抑郁症的差异系人为误差,女性似乎更乐意求助医生,男性嗜酒及反社会行为发生率较高,起了掩盖情感障碍的作用[3]。也有文献称女性抑郁症的发生率是男性的2倍,其原因是由于生物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女性抑郁症高患病率主要表现在女性首次抑郁发作明显高于男性[4]。

  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5],着重对首发抑郁症男女性别临床特征的差异做了进一步调查分析。研究显示,女性发病往往存在着明显的诱发因素,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女性在生活中较男性容易遭受更多的应激源,面对应激,女性个体的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反应较男性强烈,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分泌增加以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增加, 抑制免疫功能引发抑郁症[6]有关。女性抑郁症患者较男性易出现自杀行为、全身疲乏、失眠、早醒、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等症状,SDS评分也显著高于男性,这说明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多的不典型抑郁症状,同时女性抑郁症患者对自身的抑郁症状有严重化趋势,较男性易于寻求外部帮助,这也可能是女性抑郁症较易在发病后短时间内到综合医院就诊的原因,与苏氏研究结果相符[1]。男性患者的性欲减退、绝望感、疑病症状出现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女性抑郁症的发病年龄较男性早,与Kornstein的报道相符[7]。

  总之,男女两性抑郁症在临床特征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差异。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根据男女性别抑郁症的不同临床特征和心理因素,适时加强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示综合医院有关科室非精神科医生也应提高对抑郁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参考文献】

  [1] 苏晖,江开达,徐一峰,等.门诊首发抑郁症临床现象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2):65—68.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3] 沈渔村.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30.

  [4] 徐文炜.雌激素与女性抑郁症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5,32(1):4—6.

  [5] 徐学兵.抑郁症性别差异的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49—50.

  [6] 叶翠微,杨丽芬,朱桂东.双、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相关因素的对照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4):311.

  [7] Kornstein SG,Schatzberg AF,Yonker KA,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chronic major and double depression[J].J Affect Disord,2000,60: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