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36例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9-18 浏览次数:825次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骨科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临床的治疗中有较多的方法,但是所得到的临床疗效不理想[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介入技术的不断完善,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入技术具有费用低、恢复快、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得到了患者的认可[2]。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介入治疗股骨头的临床效果得到提高,本文对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43.2±1.3)岁,病程为2个月~3年,平均8~14个月。9例双侧病变,27例单侧病变。2例病变原因不明,2例有外伤史,28例有长期饮酒习惯,19例接受过激素治疗。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介入治疗,使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局部麻醉,使用Setdinger穿刺技术[3]进行穿刺操作,对侧肢体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措施,对患侧大腿中段加压,使股动脉产生阻断效果,通过X线引导,对旋股内动脉进行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将60%的15 ml泛影葡胺经导管进行注入,造影可见患侧旋股内动脉和分支显影,再将20 ml复方丹参、40万U尿激酶、5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20 mg罂粟碱缓慢注入,之后再次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可见患侧股骨头血管数量多于治疗前,将导管拔出,对穿刺局部进行15 min压迫后进行交叉加压包扎送回病房。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经过常规护理后的总满意度为77.78%,试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的总满意度为94.4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例(%)]
组别例数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对照组189(50)5(27.78)4(22.22)77.78试验组1815(83.33)2(11.11)1(5.56)94.44
3讨论
经本研究表明,对采取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试验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综合护理主要包括[4]:① 术前心理护理:股骨头坏死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年纪较轻、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较不理想等原因,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将相关疾病知识和治疗原理讲解给患者,使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和消除。② 术后护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应卧床休息1 d,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患侧足背动脉搏动和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对穿刺部位的血肿、出血现象进行查看,对穿刺部位采取加压包扎止血处理,避免出现血肿、出血现象。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防止患者发生感染现象。在介入治疗24 h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功能锻炼,有利于血液循环、下肢功能恢复、软组织放松。③并发症护理:出血疾病、扩管药物或者是溶栓药物都可以导致内脏和颅内出血,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在术后的意识、神智进行观察,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救治。因为多次进行拔管、穿刺和术后过早活动会引发穿刺部位发生血肿、出血现象,护理人员应限制患者术后24 h内进行下肢活动,并对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如患者出血发热现象,则可能是由于造影剂、介入药物或者是局部损伤造成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体温变化进行观察,叮嘱患者多饮水,服用抗生素。
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具有费用低、损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配合合理有效地综合护理措施可以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恢复。
4参考文献
[1]李艳花,李宏,周立群,等.股骨头坏死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47.
[2]王华蓉.介入治疗55例股骨头坏死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97.
[3]安林芝,吴若丹,安丽媛,等.持续保留Cobra导管介入治疗成年人股骨头缺血74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26.
[4]张苏玲.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5):119.
[收稿日期:2014-03-24编校: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