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手术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27 浏览次数:696次
锁骨骨折属临床常见疾病,因锁骨及其皮肤受臂丛神经及颈丛神经的双重支配,单纯的臂丛神经阻滞常出血阻滞不完全的现象,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也影响手术进程。试验组接受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4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患者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均处于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23例,女9例,年龄21~63岁,平均(34.8±5.4)岁。闭合复位内固定术8例,手术取内固定物4例,切开复位固定术20例。试验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22~63岁,平均(34.6±5.3)岁。闭合复位内固定术7例,手术取内固定物4 例,切开复位固定术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两组患者常规禁食、水;无需术前用药;入室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路(健侧)。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嘱患者手臂下垂,贴紧躯干。对照组接受臂丛神经阻滞。在患者中、前斜角落肌之间触及肌间沟[1-2]。对肌间沟进行消毒处理及定位处理,穿刺(7 g 穿刺针)肌间沟,并缓慢向患者骶尾方向推进;当穿刺针触及椎板后,稍向后退;回抽无气无液,给予患者15~20 ml麻醉液。麻醉液组成:生理盐水加利多卡因(1%)加甲磺酸罗哌卡因(0.375%)。然后观察5~10 min。试验组接受颈臂丛联合阻滞。臂丛神经阻滞10 min后,行颈浅丛神经阻滞。穿刺点为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消毒后穿刺,当针头刺透患者颈浅筋膜时,有明显突破感;回抽无液无血,然后再予3~5 ml麻醉液。
1.3 效果评价标准[3]:根据VAS(疼痛视觉评分法)评估患者麻醉阻滞的效果。①优(0~2分)。术中患者无任何疼痛感受。② 良(3~4分)。术中患者感到轻微疼痛,但无需其他处理。③差(5~6分)。术中患者痛感清晰,需给予镇痛剂。④无效(≥7 分)。需采用其他麻醉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阻滞效果: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4.38%,试验组为 100%;试验组麻醉优良率更高(χ2=5.42,P<0.05)。2.2 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阻滞现象,试验组2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阻滞现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05)。
3 讨论锁骨骨折属临床常见创伤性疾病。锁骨及其皮肤受臂丛神经及颈丛神经双重支配。锁骨皮肤受起源于C3~4节段的颈丛神经支配;锁骨深面的肌肉受起源于C5~6节段的臂丛神经支配。锁骨手术的麻醉要求:局限神经阻滞范围于肩上区、锁骨区(以锁骨区为主)。手术对肌松度无特殊要求。一般认为,阻滞臂丛干的感觉纤维及锁骨上神经即可满足手术要求。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很难达到患者锁骨内侧区域;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对外2/3锁骨骨折者麻醉效果较差,复位过程中,可引发剧烈疼痛;若采用全身麻醉,在诱导初期,拔管后,可出现呕吐及误吸现象,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对照组接受臂丛神经阻滞;试验组接受颈臂丛联合阻滞;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4.38%,试验组为 100%;试验组麻醉优良率更高。综上所述,锁骨手术中应用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木也赛尔·艾买提,热汗姑丽·台外库力.锁骨手术中应用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4):114.
[2] 刘石磊.颈臂丛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36.
[3] 罗正文.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112.
[收稿日期:2014-03-20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