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09 浏览次数:638次
手部外伤引起掌骨骨折较多见,治疗方法也较多,其治疗原则是骨折解剖复位?有效可靠的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若复位不理想,易出现骨折畸形愈合、粘连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响手部的外观及手功能恢复。掌骨骨折常用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克氏针?钢丝固定等治疗方法都存在固定不确切,不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缺点。而近年来,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在早期功能锻炼上有所改进。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分别采用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46例(50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50处),男18例、女6例;年龄16~55岁,平均28.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16~55岁,体质健康者;②开放或闭合性掌骨骨折,既往患者患手无外伤史;③受伤掌指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者。排除标准:①全身严重多发伤者;②手部软组织毁损严重者;③骨折块小,不适于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粉碎严重者;④伴有严重肌腱、神经、血管损伤者。
1.3手术方法:微型钢板内固定组:闭合性骨折采用手背部弧形切口,切开指伸肌腱旁筋膜,开放性骨折从原伤口进入,根据伤口情况作适当延长,尽可能不切开关节囊,清除骨折周围的血凝块和嵌入其间的软组织,保留有血供的骨折碎片。直视下复位骨折端,用巾钳固定骨片,达到骨折解剖复位,放置微型钢板,将钢板置于掌骨侧方、背外侧及背内侧,选用直径小于微型螺丝钉的钻头打孔,退出后再用长度适中的微型螺丝钉拧入固定。掌骨骨折一般选择4~6孔钢板,对掌骨基底部或关节内骨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T或L型钢板固定,斜形骨折、关节内骨折用螺钉垂直穿过骨折线固定。克氏针内固定组:选用直径为0.8 mm、1.0 mm或1.2 mm的克氏针,可选择单枚、两枚或多枚。
在骨折远侧端皮肤作一纵行小切口,露出骨折远侧断端,单枚克氏针内固定是将克氏针的两端制成尖锐,以便克氏针双向钻入骨质,逆行法自远侧断端骨髓腔内穿入,自掌背皮肤穿出,骨折复位后克氏针顺行打入近侧断端掌骨基底部。骨折内固定稳固后缝合皮肤,克氏针穿出皮肤外部分要剪断后折弯,以防止意外发生。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美国手外科协会评分TAFS(totalactive flexion scale)标准[1]对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优:掌指关节及指间屈曲度>220°;良:掌指关节及指间屈曲度为180°~220°;差:掌指关节及指间屈曲度<180°。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6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微型钢板治疗组:优17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5.8%;克氏针治疗组:优12例,良4例,差6例,优良率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0,P=0.029<0.05)。微型钢板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8~73 d,平均(58.0±6.7)d,克氏针治疗组为45~75 d,平均(61.0±9.3)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5,P=0.231>0.05)。微型钢板治疗组与克氏针治疗组均有1例发生浅表伤口感染,感染率分别为4.2%和4.5%(确切概率法,P=1.0);分别有延长愈合1例和2例,延迟愈合率分别为4.2%和9.1%(χ2=0.0,P=1.0),以上两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折端骨髓炎发生。
3讨论
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准确复位、有效固定和合理功能锻炼。其特殊性在于掌骨短小、肌肉附着点多、功能精细,国际内固定协会提出的掌骨骨折治疗要求如下:①尽量解剖复位;②轻便、牢固固定;③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2]。掌骨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对闭合性骨折移位不明显、复位后能够达到相对稳定者,多采用石膏或夹板长时间外固定,既达不到真正的解剖复位,也不能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较差,关节周围粘连和关节僵硬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在国内应用推广10余年[3],已经是临床成熟的术式。微型钢板内固定适合多种类型的掌骨骨折,固定效果确定,令人满意[4]。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点是材料组织相溶性好,钢板螺钉固定系统的稳定和对骨折端的加压作用使骨折对位更佳,骨折端缝隙小,固定牢靠,这些优势有助于手部骨折的早期愈合。
克氏针内固定术应用于临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是手外科最常用的内固定方法[3]。但是对于不稳定骨折,由于克氏针固定依靠其与掌骨产生的摩擦阻力进行连接固定,难以控制旋转,固定不够牢靠,骨折端又无加压作用,易出现骨折端之间分离现象。对于粉碎性的骨折,很难完成骨折复位后的维持,并且由于掌骨髓腔小、皮质硬、斜形钻针时易滑动,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对手术技巧要求较高,容易产生关节僵硬、肌腱粘连、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等并发症,影响手功能恢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型钢板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95.8%)明显高于克氏针组(72.7%),因此治疗掌骨骨折时,微型钢板应为首选,尤其是对于不稳定骨折,微型钢板可获得更良好的功能,但是,对于伴有软组织损伤、局部血供障碍的患者宜选用克氏针内固定。两种治疗方式在浅表伤口感染和骨折愈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笔者认为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手术适应证有一定区别。同时,应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尽量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4参考文献
[1]Ouellette EA,Freeland AE.Use of the minicondylar plate in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6,(327):38.
[2]顾玉东,王澍寰,侍德.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
[3]王澍寰.手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
[4]胡洪涌,韩同坤,阳闽军,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6):4880.
[5]唐康来,杨柳,许建中,等.微型钢板螺钉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矫形科杂志,2002,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