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4-03-26 浏览次数:562次
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关于手术方式依旧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1]。笔者主要对使用单纯髓核摘除术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开展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接收且治疗的 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9~59岁。其中10例患者的症状表现在L4/L5,15例患者的症状表现在L5/S1,15例患者的症状表现在其他节段。B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8~58岁。8例患者的症状表现在L4/L5,16患者的症状表现在L5/S1,16例患者的症状表现在其他节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A组主要采取单纯髓核摘除术方法开展治疗:患者在临床上先进行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手术时选择俯卧位。选择患者的腰椎后正中部位为切口,开窗部位可选择双侧也可以是单侧,如果对椎板进行切除时,全部切除或只切除一半是可以允许。将患者的黄韧带完全切除以及髓核完成摘除后,再对其内聚以及增生小关节采取突凿除方式,而椎体后缘的骨刺则必须开展咬除,然后将神经根管和神经根之间的游离范围合理增大。B组主要采取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方案开展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其选择俯卧位。和A组一样选择在患者的腰椎后正中部位为切口,将其腰椎中的椎板以及两侧关节内的突关节和横突根部全部都显现出来。椎板能够只切除个别或者全部切除,但髓核必须完全摘除,对椎管和神经根实行减压,植骨部位采取其椎间,接着使用椎弓根系统,达到固定效果。
2 结果
两组术式的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可以取得一样的疗效。其中,A组里面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改善率和B组进行对比,其疗效相对大于B组;而对于B组内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以及下腰疼重于下肢根性的患者疗效,其改善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在医学内容上可以区分为复杂型和单纯型两种。而单纯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主要采取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但是在本组患者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表现为有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以及长期下腰痛等多种症状,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其对疗效不是十分满意。本组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在于:①患者出现深程度的腰椎退变。②患者的椎间出现盘源性的疼痛症状。 ③患者伴随出现椎体骨关节综合征。近来,我国不少专家们一致认为将髓核全部摘除后存在引起间隙变窄、椎管狭窄以及神经受压迫等多种状况的可能性[2]。但是相关临床证明,仅仅对突出髓核进行摘除术同样会提高患者术后出现椎间盘源性腰痛症状的几率。所以,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过程中需要将髓核组织全部摘除。采取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复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比较可观的疗效,由此我国当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腰椎间盘突出使用范围日益增加,但是适合此手术方式的患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患者在临床上出现极其严重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症状。②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椎管狭窄或者其腰椎稳定性差以及需要对其骨性神经容量和增大椎管需要实行恢复术。③ 必须对患者的脊柱结构进行维持术情况。④患者开展全部椎板和关节突切除减压后引起其后柱结构与后腰椎两方面的稳定性比较差。综上所述,对单纯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髓核摘除术治疗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而对于复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则需要按照其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一般来说,主要选择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4 参考文献
[1] 卓祥龙,胡建中,李 兵,等.三种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10(12):125.
[2] 赵 军,张天太,张 磊,等.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8,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