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发表时间:2014-03-13 浏览次数:591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突出,我国患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占总人口的5.6%,老年人骨形成及骨矿化降低,骨脆性降低[1]。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回顾性分析186例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86例,其中男60例,女126例,年龄50~90岁,平均68岁。按年龄段分成三组,老年前组(50~59岁)32例,老年组(60~69岁)72例,高龄组(70~90岁)82例,全部病例排除其他骨病及暴力骨折。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询问患者跌倒时的状态,明确骨折的诱发因素。
1.2方法:询问患者相关情况,查阅患者病历,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跌倒时的状态进行详细询问并记录,从骨折的诱发因素分为室内滑倒、运动中跌倒、登高性跌倒、重力因素和无明确诱因五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检测,骨质疏松的评定标准为:以腰椎或股骨颈任一处骨密度(BMD)低于正常同性别峰值骨量2.0标准差[2],然后根据X光片检查结果明确骨折部位。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折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及骨折发生部位:骨质疏松(OP)性骨折患者年龄多集中在60岁以上,老年组与高龄组比较接近,女性占68.1%,男性占29.9%,男女患者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详见表1。
2.2 OP性骨折的诱发因素表Ⅱ:骨折的诱发因素详见表2。
3预防措施
3.1确定跌倒高危人群,帮助评估诱发跌倒因素:老年人有慢性病(心脏血管病、糖尿病),骨关节疾病,视力下降,触觉敏感性下降,正在服用镇静药及平衡能力差等存在跌倒危险因素的人群,提高预防措施。
3.2对高危人群提出安全预防措施:加强安全防护指导,明确告知跌倒的不良后果,并耐心、热情地告知他们正确的预防措施。
3.3老年人的运动方式与环境要求:如果老年人没有严重慢性病、行动没有障碍时,可适当参加户外群体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适合老年人。多晒太阳有利Vit D合成和钙的吸收,居家环境适合老年人的特点,以防跌倒,如灯光要亮,装防滑地板等。
3.4骨质疏松的饮食注意事项:饮食时要尽量多摄取足够的钙和VD,多食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如牛奶、海鱼、虾、豆腐、芝麻、新鲜蔬菜、坚果。
3.5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及时做骨密度监测能预测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OP性骨折危险。
4讨论
OP性骨折的发生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同时BMD的降低也有可能导致骨折发生,低BMD的患者有约50%会发生骨折[3],OP性骨折可由轻微外力引发,原因在于OP患者骨骼脆性增加。本组资料中股骨颈骨折占比例大,一方面考虑与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调控功能明显下降和老年人神经肌肉协调性明显衰退存在密切关系,从而跌倒的几率较高;另一方面考虑与股骨颈容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骨折有关。本组资料中女性多于男性,这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大幅度下降密切相关[4],女性和男性一生中骨量丢失分别为55%和35%[5],绝经后BMD丢失现象更加严重,所以绝经后妇女发生骨折的几率较大。本组结果表明:老年前组骨折多在室外活动,老年组骨折发生在室内活动。
5参考文献
[1]朱欢丽,张木勋.骨代谢生化指标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评估价值[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5):158.
[2]何涛,杨定焯.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2):151.
[3]霍培霞,卢少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预防[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59.
[4]何永清,张金海.浙江地区人群11 926例跟骨骨密度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2):114.
[5]杨欣.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4):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