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25例骨科创伤感染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24  浏览次数:620次

骨科创伤感染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造成创伤感染具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是患者骨组织受创血供缺乏、免疫力低或换药手法不当,致使创面感染率增高。当患者创伤发生感染后,会致使伤口愈合难度加大,严重时可导致骨髓炎等疾病。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由德国Fleischmann博士于1992年提出,在骨科临床中可对创面及腔隙中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予以完全清除,从而对创伤愈合发挥有效促进作用[1-2]。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VSD技术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收治骨科创伤感染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9~51岁,平均(29.5±2.6)岁。发病原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2例,腰椎管减压术后腰骶部感染4例,骨髓炎6例,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13例。将新鲜创伤后激发严重感染、伴随严重并发症等患者排除。

1.2 方法:对腰椎管减压术后腰骶部及开放性四肢骨折感染患者先进行完全清创,利用手术对原有长度加以恢复,对短缩、旋转与成角畸形加以矫正,选用外固定或内固定法。骨髓炎在完全清创后,需对存在血液供应的骨膜及软组织注意保护。处理完所有创面后,利用生理盐水在封闭伤口前进行冲洗,按照创面大小利用VSD敷料对腔隙或创面予以填充或覆盖,利用丝线缝合连接处。利用生物半透薄膜在VSD敷料上覆盖,利用“系膜法” 将引流管引出,对引流管行“Y”形连接并展开负压吸引,完成手术后对引流液情况进行观察。一般在5~7 d后即可将VSD敷料拆除,待患者创面有明显缩小、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时及时缝合,若患者创面较大、肉芽丰满,则经植皮消除创面,若患者创面较深、软组织缺损严重,则展开第2次或第3次VSD敷料覆盖,在肉芽丰满后再展开创面植皮。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炎与全身支持治疗。

1.3 疗效判定:治愈:经2周治疗后患者创面彻底愈合,表皮完好覆盖且不需进行敷料更换。显效:患者大部分皮肤存活,创面中分泌物减少且面积缩小,有健康、新生肉芽生长,需及时进行敷料更换,经游离植皮手术后伤口完全愈合。无效:患者原位回植处皮肤有大面积坏死现象,有较多分泌物且无健康肉芽,创面面积有一定扩大或无缩小现象。

2 结果

治疗后25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3~25 d,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6.4±6.2)d。

3 讨论

VSD是新型创面修复前沿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易于实现且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在高效引流下可对创面与引流腔隙中渗液予以彻底清除,防止死腔形成并促使治疗时间有效缩短,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大幅减轻患者痛苦[3]。

临床研究证实,新鲜骨骼与肌腱外露与感染有密切关联,感染可导致外露骨骼与肌腱组织缺氧缺血,而缺氧缺血会对免疫细胞吞噬、杀灭细菌作用予以抑制,致使细菌加速繁殖,导致感染现象加重。VSD技术形成的负压封闭环境可对裸露骨骼与肌腱内环境加以改变,同时对不均匀血液循环予以改善,可有效提高创面细菌清除速度,促使创面愈合速度加快。VSD促进创面愈合机理为:利用持续负压吸引可促使创面组织中液体向引流管不断流动,对微循环予以有效改善,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VSD可促使创伤四周神经末梢大量分泌P物质,激发降钙素基因表达,而P物质与神经肽类SP可对创面愈合予以有效促进;VSD治疗可促使血管通透性下降,降低创伤四周水肿程度。另外,VSD技术可避免手术治疗中每天换药,促使患者痛苦降低,同时也可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促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在本组研究中,治疗后25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3~25 d,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6.4±6.2)d。

综上所述,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VSD技术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促使患者创面快速愈合,降低患者痛苦与换药次数,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刘永平.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6):245.

[2] 陈海军,惠永峰.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67.

[3] 武慧玲.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创面中的应用和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4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