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4-02-24  浏览次数:593次

作为临床中常见的损伤—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一般在 4.5%左右[1]。肱骨近端骨折包括肱骨头、肱骨大小结节、肱骨干上端等[2]。基于上述情况,对6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做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旨在总结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64例患者,男42例,女22例,年龄36~79 岁,平均(52.6±2.6)岁。均为新近骨折,无旧伤。Ⅱ型患者24 例,Ⅲ型30例,Ⅳ型10例。34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6例采用肩关节置换治疗法,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的有16 例,采用重垂石膏固定的有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18例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以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有8例,另有8例采用的是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

1.2 方法

1.2.1 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1.2.2 切开复位内固定:对27例患者实行三角肌和胸大肌切开,确定肱二头肌长头建,对肱骨近端骨膜进行剥离并牵引复位,以克氏针做临时固定,待其复位完全采用解剖型钢板内置,部位为肱骨近端外侧,并以螺钉固定。对7例患者实行三角肌分裂入路,将腋神经分离后做皮条牵引,复位后做钢板内固定,部位为骨膜外。

1.2.3 肩关节置换:入路部位为肩关节前内侧,从患者肱二头肌肌间沟内侧切开关节囊和肩胛下肌肌腱,确保肩关节暴露在手术医师视野内,截骨并对患者肱骨颈部进行修整,插入假体试模,冲洗患者创口,放置髓腔塞,假体中注入骨水泥,待其硬化后对关节稳定性进行检查,缝合并置入负压引流管(48 h内拔除)。术后抬高患者患肢,指导患者锻炼,Ⅱ型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

1.3 疗效评价标准:Neer评分法,百分制,痛感35分,患肢功能30分,解剖1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优:≥90分;良: 80~90分;一般:70~80分;差:<70分。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Ⅱ型骨折患者中手术治疗13例,优良率为84.6%(优6例,良5例),非手术治疗11例,优良率为81.8%(优6例,良3例),两种方法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骨折患者的优良率:手术治疗为83.7%,非手术治疗为42.1%,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骨折患者的优良率:手术治疗为84.2%,非手术治疗为81.3%,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这两种方法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在手术技巧和内固定材料不断发展的支撑下,医学界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式一般建议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中,而一些简单的骨折治疗仅需要进行克氏针及螺钉内固定,并通过患者后期的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异位骨化[3]。

从本组研究的结果来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均愈合良好,未出现关节粘连。研究证明,接骨板能够作为肱骨近端骨折的较好的固定方法。临床上多用解剖钢板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并不过度注重对患肢的解剖复位。当患者有肩袖损伤时,医师需要对其进行修复,以促进其肩关节的稳定。

外展支架多为对术后患者进行的帮助其肩关节外展上举功能恢复的方法,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积极进行功能锻炼[4]。 LCP接骨钢板在骨质疏松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提供较好的固定,方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开展。

结合本组研究对象的骨折愈合优良率笔者认为,Ⅰ型和Ⅱ型未出现明显移位的骨折患者需要尽量使用非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需要应用到Ⅲ型和Ⅳ型骨折患者中,但解剖钢板内固定和肩关节置换这两种方法的使用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选择。

4 参考文献

[1] 廖春来,王培信,谢逸波,等.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30(12):1443.

[2] 杨吉青,尚希福,江和明,等.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29(4):392.

[3] 曹曼林,江 澜,俞 红,等.CPM配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肩关节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2008,29(1):94.

[4] 阳春玲,靳嘉昌,张孝勇.上举石膏固定治疗内收型肪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8,29(1):4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