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影响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535次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容易引起负面悲观情绪,加上对疼痛的害怕,给术后康复带来很大的障碍。如果术后没有得到合理的锻炼,很大一部分患者不能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行走能力,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为沉重的负担。在家庭中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主要目的是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对46例本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社区家庭康复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对干预前后进行评分,探讨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手术后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男7例(7髋),女39例(42髋),年龄54~78岁,平均(67±9.2)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股骨颈骨折42例。本组均使用进口假体,全部采用骨水泥固定。 1.2 方法:对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如下康复干预,干预时间为24周:①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现状,坦然面对现实;同时积极引导,给予人文关怀与鼓励,通过动员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和帮助,帮助患者树立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加强功能训练及康复训练,尽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②皮肤护理:预防压疮,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要求患者定时翻身,保持受压部位良好的血液循环。保持床单干燥清洁平整。对已经发生的压疮做出正确的评估,针对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 ③大小便护理:帮助患者完成大小便并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适量饮水,达到生理性冲洗。指导患者应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三天以上未排便,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给患者服用润肠缓泻药物。④ 安全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动不便,心理负担较大,情绪较差,在平时要注意防止碰伤、跌伤、烫伤等意外伤害,同时也要预防自杀、自伤的发生。⑤康复锻炼:由于一侧或双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为防止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或挛缩,要经常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稳定关节,并根据康复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逐渐加大训练量。通过锻炼,增加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增强患者的耐力和意志。条件允许时,可带患者到户外活动,增加行走的机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地利用肌肉、关节的活动,以增强体质和加快术后功能恢复。⑥康复宣教:对患者、家属及(或)陪护人员进行康复指导及宣教,督促及帮助患者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让家属及陪护人员认识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1.3 效果评价:对干预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均上门进行问卷式调查,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变。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该量表含10个条目,从4个方面(总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进行评定。总分越高,患者的社会支持越好[1]。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量表内容包括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各方面,根据量表统一规定进行评分记录,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比较: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优于干预前,详见表1。2.2 干预前后社会支持比较:干预前后社会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优于干预前,详见表2。2.3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高,详见表3。

3 讨论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或人工股骨头坏死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几天便回到家中,不能得到系统的康复治疗,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恢复甚差,这种情况明显降低了手术治疗的效果。患者不能够得到系统的康复治疗,主要是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康复的了解不够[3]。因此,有必要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以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改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还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关节功能的重建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本研究的社区家庭康复干预通过社区医师或护士上门采取综合的康复措施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康复干预,给予心理护理,指导进行正确的康复运动方式,纠正异常的运动模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患者、家属及(或)陪护人员进行康复指导及宣教,督促及帮助患者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给予适当的辅助器具。结果表明,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明显缓解和减轻,社会支持度大大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及生活负担。患者由于术后疼痛,功能尚未恢复,行动受限,经济受损,家庭负担沉重,社会价值降低等不良刺激,会产生对未来感到担心、焦虑和对目前的疾病感到抑郁、悲观。焦虑及抑郁情绪都属于不愉快的体验,它们是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反应,这种情绪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通过社区家庭康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有利于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信心。家属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者,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及使患者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本研究通过对比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前后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发现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通过实施社区家庭康复干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是由于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让家属参与整个康复过程,从而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并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各种问题,同时也避免患者不能进入角色或角色行为得不到家属理解和支持的现象。国外非常注意对患者进行社区回访和进行社区康复,并且有完整的社区康复体系[5-6]。但在我国,虽然每个社区设置有社区卫生服务站,但是完整的社区康复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康复资质的康复医师及治疗师非常少,患者对社区康复的需求无法满足。参考国外社区康复经验和结合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进行社区家庭康复实践过程中的体会,社区家庭康复干预需要社区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干预不仅是社区医务人员的任务,同时也要在其他组织或机构如残联组织、社区居委会、地方政府机构等的参与下才能顺利进行。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的加剧,老年性疾病的基数会越来越大。社区家庭康复是一种经济、有效、康复覆盖面广的服务方式。建立规范、系统的社区康复网络势在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病情虽然相对稳定,但如果术后护理不当,仍然无法恢复行走能力,因此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家庭人员的支持。社区家庭康复的实施正是适应了这一需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1.

[2] 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60.

[3] 于健君,胡永善.从上海市社区康复的经验谈社医层面康复治疗服务模式的建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72.

[4] 杨秀增.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54.

[5] Schwamm LH,Pancioli A,Acker JE,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oke systems of care: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s Task For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oke Systems[J].Stroke,2005,36(3):690.

[6] Hedworth AB,Smith CS.The Great Lakes Regional Stroke Network experience[J].Prev Chronic Dis,2006,3(4):128.

[收稿日期:2013-07-19 编校:潘宏竹]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