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6  浏览次数:1243次

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属于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由于我国的人均寿命在不断的延长,这种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长。原发性的骨质疏松是中医“肾虚骨痿”的范畴[1-3] 。最近几年使用穴位注射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4例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是我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骨伤科在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随机分为使用针药的治疗组和使用药物的治疗组。治疗组34例,男4例,女30例,平均年龄59.1岁。腰椎的骨质疏松21例,股骨的骨质疏松有4例,腰椎和股骨的骨质疏松有9例,轻度的骨质疏松有22例,中度的骨质疏松有8例,严重的骨质疏松有4例;对照组30例,男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9岁,腰椎的骨质疏松有16例,股骨的骨质疏松有7例,腰椎和股骨的骨质疏松有7例,轻度的骨质疏松有17例,中度的骨质疏松有10例,严重的骨质疏松有3例。 1.2 诊断的标准[4] :依据中国的老年学学会在1999年3月制定的《中国人的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正常:>M-1SD。骨量的减少:M-1SD~2SD。骨质疏松症:M-2SD。严重骨质疏松症:M-2SD,伴有1处或多处的骨折。 1.3 病例的标准[5] :符合诊断的标准:年龄在50~70岁,排除外甲状腺的功能紊乱、糖尿病、骨软化和骨纤维的骨炎等骨的代谢性疫病,患肝肾疾病以及3个月口服性激素、肾上腺的皮激素等对骨代谢有影响的患者。

1.4 观察指标[6] :骨密度:上级医院使用的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S型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第2腰椎到第4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进行测量。统计学的方法使用t检验。

1.5 治疗方法 1.5.1 针药的治疗组:穴位的注射法:第1组:肾俞、足三里;第 2组:关元俞、三阴交。注射药物和剂量:黄芪注射液,每次每个穴位注射1 ml,每次注射2个穴位,左右一共4个穴位。操作的方法:穴位的部位在进行常规的消毒以后,使用5 ml一次性的注射器,采用快速进针的方法将注射的针头迅速的刺入皮肤以下,然后使用提插的手法,回抽没有血液以后把药液缓慢的推进去。疗程:隔天进行治疗1次,每次治疗选择一组穴位,两组穴位要交替的进行,1个疗程是3个月,休息15 d以后,继续第2个疗程。药物的治疗:钙尔奇-D。用法:口服,1次/d,1粒/次,连续口服6个月。 1.5.2 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口服钙尔奇-D,1次/d,1粒/次,连续使用6个月。

2 结果

患者在治疗以后骨密度出现的变化见表1。腰椎部的2个组经过治疗以后BMD都有明显提高(P<0.01),针药治疗组BMD的改善效果好于使用药物的对照组(P<0.05);股骨部2组经过治疗以后BMD的改善效果不显著(P>0.05)。尿吡啶啉是一种构成骨内的Ⅰ型胶原重要的成分,并且只有当骨在吸收和溶解的时候,才能被释放出来以游离的状态进入血液,然后成分不变的从肾脏中排除,它不受饮食的外界环境影响,能够客观的对骨内破骨的细胞活性进行反映。因此对这一项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客观的反映针药的治疗效果。详见表2。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尿吡啶啉/尿肌酐出现明显的变化。表明治疗组能够明显的对骨质疏松症中尿吡啶啉/尿肌酐的含量进行降低。

表1  各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前后骨密度出现的变化( s x ± ,g/cm)

部位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腰椎 针药治疗组 34    0.809±0.041   0.838±0.048①药物 对照组     30    0.808±0.042   0.817±0.050股骨 针药治疗组 34    0.785±0.043   0.793±0.050药物 对照组     30    0.786±0.045   0.789±0.058

表2  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尿吡啶/尿肌酐变化情况( s x ± ,g/cm)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4   49.08±10.25    38.19±13.28①②对照组  30   48.85±10.76    49.28±15.55

注:与治疗前相比,①P<0.01;与对照组相比,②P<0.01

3 讨论

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症是中医中属于“骨萎”的范畴。《素问·五脏生成篇》介绍:“肾者主蛰,属封藏之本,精华所在,其充在骨”,这充分说明了肾气是否充足对骨骼的发育和生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并且在《素问·痿论篇》它还进一步的说明:“肾气热,则腰脊不能举,骨枯而髓减,是为骨萎” 详细说明了骨质疏松发生的病因。同时由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症大多是中老年患者,他们的五脏俱虚,除了肾虚外,脾胃虚也非常显著,所以既要补肾又要健脾。原发性的骨质疏松致病的机制,现在的研究也指出它的主要原因是性激素出现降低。并且饮食的低钙化以及对营养物质吸收的能力下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钙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会降低血钙的浓度,骨吸收的能力加强,骨的密度下降,最终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出现。所以,提高患者对性激素的水平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对钙的摄入以及利用是临床中的常用治疗方式。治疗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症,对肾俞、关元俞以及足三里和三阴交4个穴位进行刺激,会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些穴位能够提高人体性激素的水平,增强胃肠吸收的功能,促进人体对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如钙、镁、锌等营养物质进行吸收。现代医学表明,黄芪能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促进骨细胞对类骨质的分泌;黄芪能够对破骨细胞进行抑制,具有促进骨的形成和补骨功效。黄芪还能起到补中和益气养血、强壮机体的作用,现代的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既可以提高心肌的收缩力,抵抗病毒,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对机体免疫的功能进行双向的调节,并且它的性质和性激素类似。在服用钙尔奇-D基础上,将黄芪注射液注射在这4 个穴位上对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和单纯口服钙尔奇-D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证明,针药的结合组和单纯服用药物的组相比,针药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药物的治疗组。因为针药的方法把针刺和药物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既可以发挥出针刺对人体各个系统进行整体调节的作用,又可以发挥出药物自身的针对性治疗作用。这种方法的操作简便、价格低、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和普及。

4 参考文献

[1] 潘 霞,王东岩.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4 例[J].陕西中医,2004,12(2):365.

[2] 石韫珍,崔锦芳,崔 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7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11(1):123.

[3] 黄 力,李 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26(1):150.

[4] 周惠琼,小 徐.解读骨质疏松症[J].中老年保健,2009,28(1):152.

[5] 肖海鹏,梁奕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进展与展望[J].新医学,2010,31(6):456.

[6] 欧阳钢,王东岩,李小民,等.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J].天津中医,2007,25(2):265. [收稿日期:2013-05-30 编校:朱林] 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