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骨外固定支架的并发症及防治体会

发表时间:2009-09-15  浏览次数:669次

骨外固定支架的并发症及防治体会作者:赵永宽 王令珍    作者单位:255000山东淄博市红十字会昌国医院 255000淄博市广通化工公司医院    【关键词】  骨外固定支架 并发症针孔感染    随着应用技术的提高,其发生率已大幅度下降,已由原来的100%降至0.5%~4.7%,严重感染亦由7%降至2%以下,但仍排在诸多并发症的首位[1]。针孔感染按程度不同分为轻、重两类。    轻度针孔感染表现:针孔周围皮肤微红、微痛,针孔处无纤维性包裹或包裹不严密,时有少量浆液渗出,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此时,需减少活动,抬高患肢,针孔每日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几次即可消退。如有多个针孔感染,可口服或静滴抗生素治疗。    严重针孔感染表现:针孔周围皮肤溃烂、流脓,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甚至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此时,不必拔除钢针,因为钢针与骨骼结合紧密,细菌不易侵入髓腔而引起骨髓炎,可及时病灶清创处理,及时换药,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炎症一般会得到控制。如此时拔除钢针,细菌顺孔侵入,反而有引起骨髓炎之虞。    针孔感染的原因及预防:①细菌侵入针孔。主要是无菌观念不强,穿刺操作时将污染器械与无菌器械混淆使用。防治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在清创后撤换已污染器械、敷料,术者更换手套,穿孔处皮肤重新认真消毒后再穿针。②应避免在感染灶内、挫伤严重的皮肤及血肿内穿刺。③针孔处软组织损伤,使皮肤坏死而引起感染。针孔软组织损伤是由电钻高速旋转所引起的热损伤或针孔处皮肤张力过大所致。防治措施:骨科医生要经过专业足够的培训,穿针时放置套管,使用低动力钻,针孔设计大小适宜,针孔皮肤应无张力。④钢针与皮肤界面滑动:原因是钢针在骨内松动或肌肉收缩时皮肤随之移动。预防措施:穿孔时,钻头、丝攻与钢针型号匹配,钢针要旋紧。尽量少穿肌肉。要根据肌肉收缩情况做好钢针预弯。⑤防止交叉感染。针孔护理要分清清洁和感染针孔,按照先清洁后污染的换药原则进行消毒,保持针孔周围清洁卫生。⑥针孔护理不当。钢针周围皮肤形成的纤维性包裹,是防止细菌侵入的自身保护性屏障,且勿撕掉。在针孔皮肤清洁、干燥的情况下,只需定期用碘伏或75%酒精滴在针孔皮肤即可。⑦针孔骨髓炎的预防。属针孔严重感染的特例,近年来甚少见。治疗方法是彻底清创,拔除钢针,引流通畅,针孔内用抗生素持续滴注冲洗,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不要过早拔除引流封闭针孔。针孔封闭的时间是针孔无渗出,且创面肉芽新鲜。神经血管损伤    神经血管损伤虽然少见,但后果很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治措施:术者应充分了解局部解剖,避开神经、血管,如术中、后发现有神经血管损伤时,应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并更换穿针位置。骨折延迟愈合与骨折不愈合    骨外固定支架的结构不合理,应用技术不当和骨折复位不满意均可以导致骨折不愈合。    防治措施:①在保障骨折块血运的前提下,力求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提高首次整复骨折的成功率,尽量避免术后反复的调整。②合理调整固定强度,适度加压,最大限度降低应力遮挡效应,提高骨折愈合质量[2]。③如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应分析病因,及时采取低频电磁场等保守疗法,或可免去手术,如需手术,仍可应用骨外固定支架,切除硬化骨,打通髓腔,植松质骨后,然后适当调整骨折间应力即可。钢针折断    钢针折断与钢针质量、金属疲劳有关。一般较细的钢针易在钢针固定的钳夹部发生断裂,而粗螺纹钢针易在靠皮质骨下的螺纹部折断。    预防方法:①选用材质优良的组合骨外固定支架器材。②巧妙设计穿针孔,使每根钢针受力均匀,避免某一钢针应力集中。③折断钢针有露出骨外部分的预以取出,针道内的可不必处理,然后再换部位穿针固定。针道骨折    临床上已不多见,主要与钢针、钻头粗细不相匹配有关。预防方法是选取粗细适宜的钢针,钻头大小与钢针粗细要相匹配。关节功能障碍    由于骨外固定支架术后,患者可尽早功能锻炼及下床负荷行走,此并发症亦少见。主要防治措施应尽量避免或少穿肌肉,如必经肌肉则尽量选择在肌间隙穿针,术后尽早功能锻炼。    总之,只要掌握好骨外固定支架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尺度,严格技术操作和细心护理,大部分并发症是可以避免和纠正的。【参考文献】   1 朱通伯,戴尅戎.骨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    2 R.orozco,等.长骨骨折内固定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