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1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9-14  浏览次数:652次

作者:阿布都艾尼·阿布都瓦依提 玉素甫卡地·阿提汗 多力昆·阿布都热西提    作者单位:844000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分析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4月对15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ml(20mg),每周1次,5周为1个疗程。结果:随访3个月~1年,优86例(57%),良40例(27%)。改善17例(11%),无效8例(5%),总有效率95%。结论:玻璃酸钠注射液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  玻璃酸钠注射液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51例,男49例(32.5%),女102例(67.5%);年龄44~72岁,平均61.5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3年。双膝发病61例,左膝发病37例,右膝发病53例,所有病例均在门诊接受治疗。

    方法: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选好穿刺点(一般在髌骨中点平面的髌骨两侧缘),确认进针入关节腔,有积液者尽量抽尽,回抽无血,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2ml(20mg),术后活动膝关节5~10分钟,使药物均匀润滑膝关节,每周1次,5周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优:膝关节疼痛消失,日常生活无障碍;②良: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③改善:疼痛与关节活动好转;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结  果

    治疗结果:本组151例患者应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后,随访3个月~1年。对治疗前后膝关节症状及功能改善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应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为95%(143例),其中优57%(86例)、良27%(40例)、改善11%(17例)、无效5%(8例)。

    讨  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关节软骨进行性消失、骨质过度增生而导致的以慢性关节疼痛、僵硬、肥大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          玻璃酸钠广泛存在于人体内,是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己糖组成双糖单位聚合而形成的一种粘多糖,无种族特异性;玻璃酸钠高浓度是以交织网状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黏弹性及渗透压,加之与水的氢键结合能形成黏度较高的凝胶体,有阻止感染和炎症扩散并防止体液及细胞外物质扩散的作用。玻璃酸钠是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并可与蛋白糖亚单位结合,构成蛋白多糖聚合物组成软骨基质。

    药代动力学:本品注入关节腔内24小时,即进入滑膜、软骨表面和相邻的部分肌肉组织及肌间空隙,且在滑液、半月板及软骨表面的浓度达到峰值。给药72小时,在关节腔内的残留量均为投药量的10%,此时血浆浓度达峰值,并且在肝、脾及肾脏中均有分布,浓度可高于血浆浓度的2~6倍。给药9天后,可发现极少量的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绝大多数参加呼吸氧化产生二氧化碳而代谢。无论是单次给药还是多次给药,玻璃酸钠在体内的清除率相同。

    本病是由于损伤、过度负重、肥胖、关节软骨基质的改变等因素造成软骨损伤,失去正常弹性,而随着软骨的退变,作为关节滑液主要成分的玻璃酸钠在关节内的产生和代谢发生异常,其含量和分子量都明显降低,导致润滑和抵抗机械力作用的生物力学功能发生障碍。

    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能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应,提高滑液中玻璃酸钠的含量以及增强关节液的黏稠性和润滑功能,从而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90%以上的无效病例多为以下原因:症状严重、过度肥胖、未坚持治疗、病程长等。注射后1~2天内自诉患膝酸胀或疼痛不适者4例,不适持续1~2天,经制动、局部理疗后消失。2例患者注射后局部出现红、热、肿胀等,约3小时后逐渐自行消失。本组病例中未出现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也没有发生感染。

【参考文献】    1 张象麟,主编.药物临床信息参考.重庆:重庆出版杜,2008,3:1551.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主编.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120.

3 孙林江,彭力平,等主编.实用骨内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25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