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治疗Ⅱ度压疮不同方法的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2-09-26 浏览次数:465次
作者:唐贺玲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骨二科
【摘要】 目的 观察2%碘酊湿敷配合微波治疗Ⅱ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Ⅱ期压疮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2%碘酊局部涂擦后,再行微波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水泡吸收、平均表面结痂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26例,占83.87%,远远高于对照组,没有无效病例,总有效率达100.00%;治疗组患者平均水泡吸收、平均表面结痂时间以及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1.65 d、0.95 d和(6.82±1.0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波配合碘酊治疗Ⅱ度压疮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微波 Ⅱ期压疮 2%碘酊
长期卧床患者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组织受损或坏死,导致压疮形成,尤其是脂肪组织较少部位,如髋部、肩胛骨以及骶骨部分。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疮使得患者更为痛苦,延缓病愈进程,也使护理工作更加繁重。临床上压疮治疗缺乏特异性药物[1]。由于压疮多为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混合感染,细菌感染为厌氧菌提供生存条件。以往压疮护理注重保持创面干爽、清洁。目前认为局部湿敷,均匀分布药物,保证药物有效浓度,可促进形成创面上皮细胞和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辅以微波治疗,利用热效应和生物效应,穿透创面组织,改善血液循环阻滞状态,加快代谢速度,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疗效时间。选择我院2004年9月至2009年8月住院患者5 861例,探讨微波治疗效果和治愈时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 861例中,发生Ⅱ期压疮53例,入院时存在Ⅱ期压疮9例;均为下肢骨折行牵引和石膏固定患者。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7例;年龄20~86岁,平均年龄48.9岁;其中骶尾部压疮15例,臀部11例,踝部5例;平均压疮面积为2 cm×3 cm~9 cm×12 cm,水泡破溃26例,水泡未破5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9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47.6岁;骶尾部压疮13例,臀部15例,踝部4例;平均压疮面积为1 cm×2 cm~7 cm×9cm,水泡破溃24例,水泡未破7例。2组患者均为溃疡期,性别比、病情、年龄、营养状况、压疮的部位、分期、面积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首先75%乙醇消毒压疮周围皮肤,去除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腐烂组织用无菌镊子或剪刀清除,再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彻底清洗所有创面,有痂皮患者,则仔细剪除并清洗痂下脓液,暴露处创面下正常组织。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水泡破溃时,先用0.9%氯化钠溶液清创,去除残存的泡皮,再用2%碘酊由内向外涂擦创面,范围超过创缘1 mm,最后采用微波照射。采用Micro Wave Therapy Apparatus ME-210微波激光仪,创面小剂量20 W,微波波长12.25 cm,输出功率20~25 W,输出电流20 mA,连续输出。辐射探头距压疮3~4 cm,以患者有微热感为准。每次照射10 min, 1次/d,连续微波照射5~7 d。第二次照射时,若患者创面干燥且无渗液,则直接照射。照射后采取局部暴露。如压疮面积过大,则采用多点照射。其中微波照射功率和时间可根据患者感觉局部照射温度耐受程度及时进行调整,避免烫伤。患者创面如果水泡未破,同样也先用2%碘酊消毒水泡局部后,再微波照射,微波照射的时间、次数、强度距离等与水泡破溃照射时相同。对于下肢牵引患者骶尾部和臀部压疮,由于处于牵引被动体位,在患者臀下垫一气圈或中空海面垫,气圈或海面垫的一侧垫起。
1.3 疗效判断
将患者治疗情况分为治愈、显效、好转以及无效四个阶段。治愈时间为从开始治疗到疮面完全愈合天数。患者压疮部位上皮覆盖创面,创面组织修复完好,结痂并脱落为治愈;创面没有渗出液和分泌物,压疮溃疡面明显减少并干燥,肉芽组织正常为好转为显效;压疮部位面积缩小,渗出物减少,并有肉芽组织增生为好转;压疮部位面积、颜色、渗出物无改变或扩大为无效。另统计患者水泡吸收、表面结痂时间,比较患者平均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及正态性分布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1周后2组治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26例(83.87%),显效4例(12.90%),好转1例(3.23%),没有无效病例。总有效率达10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2组治疗时间比较
治疗组平均水泡吸收时间、平均表面结痂时间和治愈时间分别为1.65 d、0.95 d和(6.82±1.05)d,均小于对照组。2组治疗时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波加2%碘酊治疗压疮效果显著。见表2。表2 2组治疗时间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2],压疮好发于受压且缺乏脂肪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骶尾部、肩胛部、足跟部枕部等,骨科下肢骨折行牵引和石膏固定患者,因牵引所致的被动体位及牵引带的卡压、石膏固定后的活动障碍以及骨折后疼痛不敢活动,极易发生骶尾部、臀部和踝部压疮;又因为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又增加了发生压疮的危险性。由于牵引体位的特殊,不容易护理与治疗;常规治疗效果差,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同时也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如果翻身按摩不及时,压疮防不胜防,容易造成护患纠纷,且压疮发生后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加重患者病情,延长病程,增加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压疮常规治疗是解除局部压迫和创面处理,抗生素控制感染[3],效果不十分理想。而且存在压疮局部渗出液多,创面潮湿而不易结痂,延缓创面愈合等缺陷。Ⅱ期压疮治疗难度较大,由于渗出液常规方法较难控制,治疗效果更不理想。微波促进压疮愈合作用较为显著,微波对生物能够发挥热效应和非热效应起作用。微波热效应能够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组织细胞通透性升高、组织代谢加快,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而促进组织再生;微波非热效应可抑制细菌细胞分裂繁殖、杀死有害病菌,增加白细胞吞噬功能,促进局部病理代谢产物吸收,产生消炎、消肿作用[4],可防治压疮感染,有利于压疮愈合。所以可利用微波对病变组织能够止血、凝固、消炎、消肿、止痛、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达到治疗压疮的作用。临床应用中,辐射探头距压疮应在12 cm以内,以3~4 cm 为宜,以避免微波失谐振,输出功率控制在30 W 内。微波功率,探头距压疮距离均根据患者自身感受微热程度进行调节。微波是高频电磁波,透入组织较深,可达3~7 cm[5],微波治疗时的功率为 8~25 W,以照射部位感觉温热为宜, 20 min/次,患者照射过程中要观察局部的反应 ,询问患者的感受,防止烫伤的发生。微波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好,而且相对于常规治疗费用低、不良反应小,患者容易接受,依从性高。本研究结果表明,2%碘酊湿敷配合微波治疗Ⅱ期压疮,患者治愈率达100%,平均水泡吸收、平均表面结痂时间以及平均治愈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可见为波治疗能够提高压疮治愈率,缩短愈合时间,而且操作简便,可减轻患者痛苦。在进行微波照射前,在患者压疮创面上及周围涂擦碘酊可使局部组织脱水,创面干燥,同时也起到杀菌作用。骶尾部压疮的常规治疗局部悬空的方法是臀下垫气圈,但由于气圈、骶尾部和床之间形成了封闭空间,致使局部潮湿,不但不利于压疮结痂形成,而且有利于细菌滋生,易致创面感染;将臀下气圈或海面垫一侧垫起,可以保持创面局部空气流通,改变局部潮湿环境,保持创面干燥,有利于创面结痂愈合。压疮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应该注意预防,及时评价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万虹,陈士珍.压疮的非药物治疗.中国临床康复,2004,24:5143.
2 姜安丽主编.护理学基础.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60.
3 罗嗣琼,张玲.褥疮的治疗方法.中华护理杂志,1999,26:216.
4 雷小平.微波治疗原理简介.生物科学进展,2002,33:286.
5 张黎明主编.临床物理治疗学.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