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半脱位5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8-20 浏览次数:454次
作者:刘丹颖,张立敏 作者单位:130700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中心卫生院130716伊通满族自治县靠山镇卫生院
【摘要】目的:探讨桡骨小头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临床手法复位。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法成功复位,无需固定。结论:桡骨小头半脱位采用手法复位疗效满意确切。
【关键词】 桡骨小头半脱位
资料与方法
性别、年龄、及受伤部位:收治桡骨小头半脱位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7个月~7岁,以1.5~4岁最多(82%)。受伤部位左侧38例(76%),右侧12例(24%)。
损伤原因:全部无直接暴力外伤史,均系患儿处于直立、坐位、或下蹲时被他人突然提拉前臂所致。冬春季常见。例如下台阶时为防止幼儿跌到而牵拉前臂,冬春时为使幼儿胳膊穿过衣袖而牵拉前臂等等,这些动作稍有不当,即可出现牵拉肘。牵拉肘一旦发生,则易复发。
就诊时间:伤后及时就诊者42例,1~2小时就诊者7例,伤后4天就诊者1例。
体征:①患侧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自然下垂,有拒绝受检表现。②肘关节处无肿胀、变形,肘关节处伸直位尺骨鹰嘴突于肱骨内外髁在同一直线上。③拾物试验:患肢拒绝拾物。④X线检查结果:本组中21例在整复前后曾做过X线检查,透视下均未发现异常。
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无需麻醉。术者于患者相对位,以左手把握患者前臂腕关节处,将患肢前臂腕关节处,将患肢前臂沿其胸前徐缓提起屈肘至90°角,右手托住肘关节,拇指环抱桡骨头处,左手稍加牵拉并来回旋转前臂环抱桡骨头之拇指随前臂旋后之势轻压挠头,如此3~5次,常可听到清脆的“咔”声,即示复位,复位后未做任何固定。幼儿即可上举患臂至头高水平,证明复位成功,3天内,避免牵拉患臂,一般不需服药,若患儿患病时间较长就诊,复位后可局部外敷消肿止痛药膏。
讨 论
诊断体会:1~4岁以下小儿,桡骨头因发育不全,环状韧带松弛,当牵拉前臂时,易致桡骨小头半脱位。因其脱位后局部无明显畸形,如认识不足或忽略,可致误诊。本组中1例于受伤后4天就诊者,即受伤时未注意受伤病史及必要的理学检查,而误诊为软组织损伤。
骨损伤的诊断,应重视询问病史,受伤机制对骨损伤的诊断很重要。从受伤机制大致可以判断骨损伤的程度。本组病例均无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均因提拉前臂用力不当,患儿立即啼哭或惊叫后,发生肘关节伸直,前臂下垂、旋前困难,若不触碰患肢患儿无痛苦表现。诊断要点:①无直接或传达暴力外伤,有提拉前臂外伤史;②患儿肘关节伸直,前臂下垂发生前臂旋转运动困难,不愿拾物;③肘关节处无畸形,患肢骨及肘关节解剖结构无异常,根据以上几点即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小儿肘关节损伤的疾病较多,在诊断上应注意是否为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肱骨内髁骨折,尺骨鹰嘴骨折以及桡骨头骨折等。上述骨折多有直接暴力或传达暴力外伤史,局部骨及关节解剖组织结构常见变异。本组23例X线检查桡骨小头半脱位的X线检查是阴性的,但在临床工作中不应过分依赖X线检查,而延误治疗。但在临床工作中,如怀疑肘关节其他损伤时行X线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以免在复位中加重骨折损伤。
本组病例男女差别、左右差别比例甚大,考虑可能与我国右利人较多和男孩好动有关,并非生理解剖上的差异。本组病例经手法复位均一次成功,立即恢复正常活动功能,未做任何固定,骨关节损伤复位后固定的目的在于保障其功能恢复,桡骨小头半脱位复位后功能已完全恢复仅需短时间内避免牵拉前臂即可。故应叮嘱家长注意防护,否则可能再次脱位。
牵拉肘预防的关键在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用力牵拉前臂。冬春季穿厚衣服时,不要用力过猛;下台阶时可抱住再下,以防幼儿跌到时再加大人牵拉而使幼儿体重在肘关节。牵拉肘经复位,穿衣服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