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急性脑卒中肢体瘫痪早期康复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1-08-30  浏览次数:413次

  作者:胡团敏,庄云英,傅懋林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180医院 泉州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肢体瘫痪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96例急性脑卒中伴肢体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A组(32例)、治疗B组(33例)。3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病情稳定48h后即予开始康复治疗,其中治疗A组进行运动疗法,治疗B组在进行运动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中频脉冲穴位导入治疗瘫痪肢体,1次/d,2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肢瘫痪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A组与治疗2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性肢体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肢的肌力,减轻致残程度。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康复治疗;中药离子导入;中频脉冲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arly healing therapy on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limbs hemiplegia .Methods Nintysix cases sufferred from acute stroke with limbs hemiplegia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andomly.The control group(31 cases) was treated with the general drugs. The treatment group A(32 cases) was treated with the general drugs and motor therapy.The treatment group B(33 cases) was treated with the general drugs, motor therapy and iontophoresis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intermediate frequency impulse,once a day and for twenty days. The status of clinical symptoms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 in the period of treatments.Results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early healing treatment on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limbs hemiplegia can reduce limbs deformity.

  【Key words】 Acute stroke;Healing treatment;Iontophore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termediate;Frequency impulse

  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症、急症,近些年发病率明显增加,因脑卒中出现的肢体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的进程。因此,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应注重瘫痪肢体的康复治疗,以便减轻残疾的程度,降低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近几年来,我们对9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实施不同康复治疗方法,取得不同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选择96例,其中脑梗死67例,脑出血29例;男52例,女44例;发病年龄41~76岁,平均61岁;发病3~72h,平均17h;所有病人均经头颅CT或MR检查明确诊断,83例为首次发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脑出血,13例为第2次发病患者,但首次发病经治疗后均无明显肢体瘫痪后遗症。96例病人随机分配为对照组(31例),早期肢体康复治疗A组(32例)及治疗B组(33例)。

  1.2 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均排除椎基底动脉系统脑卒中并未予溶栓治疗及手术治疗,均有肢体瘫痪,四肢肌力减退评分采用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程及肢体瘫痪程度大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改善脑供血、促进脑细胞代谢、脱水降颅压等药物治疗。并根据卒中分类(出血性或缺血性),分别采用相应药物,基础用药相同。主要药物有长春西汀、川芎嗪、灯盏花素、甘露醇、甘油果糖、脑复康等。

  治疗组基础治疗用药同对照组,并予早期开始肢体康复治疗。治疗A组进行运动疗法,具体内容包括床上训练、站立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手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训练等,训练30min/次,2次/d。治疗B组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即在运动训练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中频脉冲穴位导入治疗。仪器: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生产的HYD02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取穴:上肢穴曲池、外关,下肢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药自组方剂:红花10g,丹参10g,木香10g,黄芪10g,白术10g。水煎250ml。治疗方法:将纱布浸湿煎制好的中药溶液,敷于穴位处,上置脉冲电级。治疗时间选择:本组患者在急性发病生命体征平稳48h后开始进行治疗,1次/d,20min/次,20次为一疗程。

  1.4 疗效标准 采用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上。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一疗程后,分别取得不同疗效,治疗A组有效率81.25%,治疗B组有效率93.94%,对照组有效率58.06%,具体详见表1。临床治疗结果提示早期进行患肢运动疗法,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尤其早期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即在运动训练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中频脉冲穴位导入治疗则疗效更为显著。3组疗效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A组与对照组比较,χ2=4.019 ,P<0.05;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1.464,P<0.01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急剧发病,造成患者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神经科的急症重症。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高血压、抽烟、糖尿病等卒中重要危险因素的急剧增长,卒中危害将愈益突出[2]。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气血运动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隧,上蒙清窍,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3]。经积极救治能够挽救生命的患者仍面临残疾的危险,因此如何减少致残率,是神经医学和康复医学重点探讨的课题之一。中枢性瘫痪的恢复过程是在休克期过后及低位中枢对运动的控制力恢复之后,高位中枢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才逐渐恢复。因此中枢性瘫痪宜采用促进血循环治疗为主,而盲目进行肌力增强训练,只能强化原始、异常的运动形式,妨碍高级、正常的运动形式的恢复。[4]本组研究亦提示单纯的肢体训练促进患肢的康复疗效有限。中医理论提出中风治疗康复当以通络法为主线,贯穿于大部分诊治过程中,配合祛风养血,益气活血,温阳祛瘀,舒筋活血等方法,互相佐使,方能取得满意效果。[5]因而本治疗2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遵循通筋活络治疗原则,在常规改善脑血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综合性肢体康复治疗,主要是运动训练加中药离子中频脉冲导入治疗,疗效显著,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力。本组方剂中红花、丹参为活血药,木香、黄芪、白术为理气补气药,因气血互相联系,故活血药多与理气药同用,两者结合达到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之目的。本组方药液通过中频脉冲电流穴位导入,局部用药,无论脑梗死或脑出血病人均可应用,且可明显提高疗效,因中频电能够提高活性生物膜的活性,刺激血管平滑肌产生扩张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开放,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从而促进相应部位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中药离子的渗透,通过经络的感应传导作用,达到通筋活络,促进肌力恢复的目的。

  总之,我们认为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过程中,早期进行肢体康复治疗能减轻致残程度,尤其是在运动训练基础上应用本治疗2组的中药方剂进行中频脉冲穴位导入治疗更能有效提高瘫痪肢体的肌力。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314.

  [2] 陈珠. 实用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2208.

  [3] 查炜. 实用穴位疗法全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464.

  [4] 郭宗君,刘立安,王鲁民,等. 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42(1): 3233.

  [5] 周志申.通络法在治疗中风中的应用[J]. 河南中医,2004,24(2):565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