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关节松动技术联合药物治疗重症肩周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27  浏览次数:447次

  作者:王吕成,吴强,杨利萍  作者单位:四川夹江,夹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射洪,射洪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技术联合强的松、苯丙氨酯对重症肩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按入院顺序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关节松动技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和推拿治疗,两组均进行同样的主动肩关节功能训练。 结果 观察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关节松动技术联合强的松、苯丙氨酯是治疗重症肩周炎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关节松动技术;强的松;苯丙氨酯;重症肩周炎;康复

  Curative effect of 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drug for severe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ANG Lv-cheng, WU Qiang, YANG Li-ping.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jiang County, Sichuan 614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and phenprobamate for severe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Methods Totally 7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with drug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erapy. All patients carried out initiative training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Results The cur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and phenprobamate is effective for severe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and worthy to be spread.

  【Key words】 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prednisone; phenprobamate; severe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rehabilitation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1]、“五十肩”、“凝肩”,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的软组织广泛粘连,包括关节囊、周围韧带、肌腱、滑囊在内,形成关节僵凝,导致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一种常见病。其成因包括关节退变、外伤、劳损、受凉等。其中重症肩周炎是疼痛和功能障碍较为严重的一部分,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严重下降,在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08年5月,在夹江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和射洪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8例重症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46岁,病程最长2年8个月,最短5个月,均为单侧患病。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42岁,病程最长2年4个月,最短3个月,均为单侧患病。

  1.2 纳入标准 患者肩痛,白天夜间均严重,轻触肩部或活动患肩即引起剧烈疼痛,多有夜间痛醒或严重影响睡眠,口服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症状不能完全缓解;患侧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前屈上举<90°,外展上举<90°,后伸<15°,内旋外旋均<60°;摄肩关节正侧位片,排除骨骼病变或肿瘤占位等;排除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绝对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采用关节松动技术联合药物治疗 治疗前3天,采用关节松动术的1级2级手法,其后采用3级4级手法。治疗开始即给予苯丙氨酯口服,每次400mg,每日3次;强的松,每次30mg,每日1次,每天上午9点服用,连服7日后每5日减量5mg,总疗程约5周。

  1.3.2 关节松动技术使用方法 运用现代康复技术中的关节松动术的具体方法,进行患肩关节的被动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包括进行长轴牵引、分离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外展足向滑动、外展头向滑动、 内外摆动、挤压等治疗手法,并分别对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进行前屈、后伸、外展、水平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被动运动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总疗程5周。

  1.3.3 功能训练 嘱患者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主动肩关节功能训练,包括患肢持物悬垂做前后摆动,左右摆动,回环运动,双臂外展上举,扩胸运动,双手叉腰,爬墙,摸对侧肩胛骨等。约10min。动作轻柔,不可过度用力或超时过度运动。

  1.3.4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加推拿治疗 针刺选穴:肩髃、肩髎、肩贞、肩井、曲池、合谷、条口透承山,以及局部痛点,针上加灸。每日1次,每次30min。推拿疗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侧,在患肩周围、肩胛、颈项部,施以揉法、扌衮法及一指禅推法约10min后,剥离肌肉附着点,再分拨肌腱,最后嘱患者外展、前屈等各个方向患肢至最大限度,术者快速推弹,松解关节囊粘连,总施术时间约20min,每日1次,连续4周为1个疗程。嘱患者回去做功能恢复锻炼,方法同观察组。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康复医学评价手册》[2],临床痊愈:患者肩部无疼痛,肩关节上举ROM可达180°,内、外旋ROM可达90°,后伸内旋时,拇指可达T10棘突水平,功能完全康复;显效: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轻微疼痛,肩关节上举时,120°﹤ROM﹤150°,内、外旋时,30°﹤ROM﹤60°,后伸内旋时,拇指可达L1棘突水平,功能恢复80%~90%;有效:中度或可以忍受的疼痛,夜间偶尔加重,肩关节上举时,90°﹤ROM﹤120°,内、外旋时,20°﹤ROM﹤60°,后伸内旋时,拇指可达L3棘突水平,功能明显改善,能从事部分体力活动,生活基本自理;无效:患者重度疼痛,可影响睡眠,肩关节上举时,ROM﹤90°,内、外旋时,ROM﹤20°,功能稍有改善,但梳头、擦背等动作受限。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一个疗程后进行评价,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观察组在近期疗效上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关节松动术[3] 是在关节可动范围内进行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可以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的营养,当关节因软组织肿胀疼痛而不能进行关节全范围活动时,能缓解疼痛,解除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关节僵硬,能够保持组织的伸展性,维持关节正常活动度,是现代康复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关节松动技术手法等级分为四级,运用不同级别的关节松动技术手法,对肩周炎急性期、恢复期、缓解期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重症肩周炎急性期治疗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每日治疗,治疗中产生的疼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避免了过度损伤造成新的出血、渗出引起再次粘连,也避免了过度用力造成骨折的危险,治疗对肩关节无损伤,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关节松动技术疗效显著,充分松动肩关节,符合肩关节自身的生理解剖特点。

  3.2 重症肩周炎急性期 是无菌性炎症最重的阶段,软组织肿胀、渗出较重,常导致患者剧烈疼痛,彻夜不眠,轻微触碰即难以忍受,被动的手法治疗,组织受到牵拉和挤压,也会加重疼痛。强的松是临床上很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消除炎症,缓解疼痛,预防软组织进一步粘连。在众多的糖皮质激素中,强的松是代谢较快的一种,而且早晨服用,能尽可能小地打乱肾上腺皮质的分泌时相,逐渐减撤,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也非常有利。

  3.3 苯丙氨酯是中枢镇静药 作用于CNS下脑干部,能抑制多突触反射,阻断来自异常兴奋肌肉的神经传导,产生肌肉松弛作用;同时作用于大脑皮质,具有较弱的安定样作用,对于缓解重症肩周炎患者因炎症刺激导致的肩袖肌肉紧张痉挛有缓解作用,同时其弱安定作用,对缓解患者长期患病造成的焦虑紧张也有改善。

  上述三方面的作用,可以尽快缓解炎症疼痛,关节松动术的坚持使用,关节活动度可以逐渐得到改善,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ADL能力。整个治疗方案,费用低廉,使用方便,不受场地设施限制,疗效突出,不失为各级医院和基层社区治疗重症肩周炎的可行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廷仁.骨科康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47-748.

  2 于兑生.康复医学评价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44.

  3 卓大宏. 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368-37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