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折顶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2-04-26 浏览次数:565次
作者:韩永江,杨贞海,宁闯修,宋莱殷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广西防城港 538001
【关键词】 桡骨骨折;牵引折顶;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6[1]。多见于中老年有骨质疏松及5~12岁儿童,部位在桡骨远端3 cm以内。骨折涉及关节面达60%~87%。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这种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1986年Knirk,jupiter首先证明了关节面的解剖复位,直接关系到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2]。之后都倾向对关节内骨折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而采取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越来越少。笔者自2007年11月~2010年6月,采用牵引折顶手法复位、局部中药膏外敷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54例,男19例,女35例,年龄5~71岁,平均38岁。损伤原因:摔伤45例,车祸5例,砸伤4例。本组病例均系单纯桡骨骨折,受伤到治疗时间24 h内51例,2~3天3例。平均外敷中药3~7次, 3~5天局部肿胀消退;复位后第1、3、7、10周拍X片复查;夹板固定4~7周。
2.治疗方法
基本原则:5~10岁的儿童不采用局部麻醉;老年人尤其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则采用先注射器抽取折端积血3~5 ml,再向折端注射1%利多卡因2~3 ml,5分钟后复位。
(1)伸直型骨折:远端向桡、尺侧移位。术者沿前臂长轴方向牵拉患者手掌及拇指,在桡骨折端背侧向掌侧折顶,再腕关节掌曲90°,术者拇指向掌侧推压远折端;保持腕部在旋前及轻度掌屈尺偏位[3]。牵引下术者拇指触摸折端无台阶。
(2)屈曲型骨折:远折端向掌、桡侧移位。牵引同上,在桡骨折端掌侧向背侧折顶,使腕关节伸直并尺偏,前臂中立位,术者拇指触摸折端无台阶。在牵引下先局部敷自制的中药膏,外层缠2~3圈棉纸,最后固定夹板。调整3条布带可来回移动1 cm为宜[4]。每隔1~2天更换中药膏一次,共更换3~7次。复位后第1、3、7、10周复查一次X片。4~8周解除夹板,局部用中草药熏洗,自拟骨科外洗方:红花 25 g,桑枝20 g,伸筋藤25 g,透骨草20 g,防风15 g,乳香20 g,没药20 g,细辛10 g,苦参20 g,海桐皮20 g,茯苓15 g。
3.功能评定标准[5]
优:骨折解剖性复位,腕关节活动如常,患肢无疼痛,恢复正常工作。良:对位对线佳,掌倾角及尺偏角正常,腕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劳累后仍有疼痛,可胜任原有工作。可:对位对线可,掌倾角及尺偏角稍有改变,腕关节活动略受限,时有疼痛,可从事轻体力劳动。
4.治疗结果
本组54例三个月内均获随访,随访2~18个月,最多随访5次,最少2次,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3.5个月。根据上述评定标准,优:4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6.3%。中药外敷后3~5天局部肿胀基本消退,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及腕管综合征。讨 论 桡骨远端由松质骨构成,松密质骨交界处薄弱,尤其老年人稍受外力极易骨折。按受伤姿势及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分为: Colles氏、Smith氏、Barton氏、反Borton氏骨折及骨骺分离。临床以Colles骨折为主。常见有伸直和屈曲型两种,而伸直型最多。骨折引起掌倾角和尺偏角异常、背侧伸肌腱鞘管扭曲错位,如骨折复位不良,可造成腕与手指的功能障碍[6]。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目的是骨折复位,恢复桡骨的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关节面的平整光滑,避免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维持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保护腕部的功能。影响腕关节功能的因素: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的平整、尺偏角及掌倾角。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桡骨缩短,关节面的不平整是形成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而掌倾角的减小对腕关节的功能影响不大[7]。对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有作者认为能恢复桡骨远端的高度和关节面的平整,可达到最低的影像学复位标准:背倾角<10°,掌倾角>l5°,桡骨缩短<10 mm,关节面骨折块的台阶或分离<2 mm,桡骨远端乙状切迹和尺骨头基本完好,无腕骨异常[8],即使后期畸形愈合,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目前很多学者认为,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只有通过手术才能达到功能复位。可手术有很多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肌腱粘连、肌腱磨损甚至断裂、神经损伤等,发生率为6.4%~12%。本组病例全部采取牵引折顶手法复位,术者拇指在折端进行加压折弯80°~90°,使前臂成角侧肌肉、肌腱松弛,而折端骨皮质对平,拉直远折端及掌屈腕关节,同时向下推、压[9],骨折基本上可以复位。此法操作容易,关节面可恢复平整,不加重损伤。加之血肿内麻醉,痛苦少,费用低,不用住院,避免手术的痛苦。复位后肿胀是常见症状,采取局部外敷中药,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作用。本组病例中,即使是涉及到关节面的粉碎骨折病例,经过此方法复位后,骨折也可以达到最低的影像学复位标准,优良率为96.3%,疗效满意。
牵引折顶手法复位术中夹板安放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伸直型骨折:背侧及桡侧夹板过腕关节,使腕关节于掌屈,尺偏位需2周;②屈曲型骨折:掌侧夹板过腕关节,中立位固定3~4周[10]。调整夹板上的3条缚带上下移动1 cm为宜,注意观察末端的血循环及感觉情况,防止并发症。功能障碍与骨折畸形没有明显关系,而解除夹板后的康复才是功能恢复的关键[11]。满意的复位,可靠的外固定,既能防止骨折再移位,又能起到制动消肿的作用;正确的功能锻炼,有效的药物治疗,可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解除夹板配合中药洗剂局部薰洗,可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 军,马保安,龙 华,等,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内外联合固定的手术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8):593-596.
[2]周孜辉,高 伟,王秋根,等.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89-91.
[3]和艳红,孙永强,张云彬,等.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体位浅探[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4):1894-1895.
[4]丁海明,韩西城.腕背伸位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4):29-30.
[5]侯宝昌,宋云杰.牵引折顶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68例报告[J].中外健康文摘,2009,(5):74-75.
[6]汤锦波,谢仁国,侍 得,等.桡骨远端骨折不同程度背屈畸形后腕动力学变化[J].中华创伤杂志,2001,17(10):613-616.
[7]熊学华,许月莲,王克刚,等.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6):1221-1224.
[8]姜保国,张殿英,傅中国,等.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645-648.
[9]刘培来,李 明,张元凯,等.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5(7):722-725.
[10]王晓明,刘海岩,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11):35-36.
[11]杨 帅,张世民.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与功能恢复的关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6):468-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