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低血清白蛋白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8-30 浏览次数:410次
作者:杨志秀,马润章,王建林(通讯作者) 作者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昆明
【关键词】 低血清白蛋白;脑出血;临床疗效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分析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对脑出血患者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脑水肿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更有效地治疗脑出血提供基本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连续选择我院脑出血患者,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并经CT证实。人选标准:第一次发病的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出血;出血量30~60ml;SAL<36g/L。排除标准:肝细胞损害性疾病;营养不良;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消耗增加:重症结核、甲亢、恶性肿瘤等。按照区组随机分配法分别将男女各3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5~75岁,平均63岁)及对照组(55~75岁,平均64岁)。
1.2 治疗方法 入院即开始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检观察病情变化。每例患者即给予相同的治疗:脱水,降血压,神经细胞营养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0%人体白蛋白50ml静滴,1次/d,14d为1个疗程。
1.3 主要观察指标 定期(入院、复查、4周)检测影像学(头颅CT)、血清蛋白(总、白、球),入院时、4周测定Barthel指数评分法。Barthel指数量表主要用于患者的残疾水平及功能恢复程度的定量评估,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用于临床及科研,特别是运用于脑卒中患者中的信度与效度已被国外充分验证[2]。依据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脑出血生活能力评价评分分为4组,基本正常组(≤20分),轻度障碍组(21~59分),重度障碍组(60~79分),能力丧失组(80分)。根据头颅CT的测量和利用多田公式[8]〔体积=长×宽×层面×/6(单位:cm3)〕计算出治疗前后两次头颅CT片上病灶的体积(包括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带的体积)和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cm3)=病灶的体积-血肿体积。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11.5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表示,2组间Barthel指数治疗前及治疗后B1增分;脑水肿治疗前及治疗后变化值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
2 结果
2.1 Barthel指数变化,治疗前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08,P> 0.05);治疗后2组B1增分比较差异显著(t=4.2,P<0.01)白蛋白治疗脑出血患者Barthel指数变化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脑水肿变化,治疗前2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9,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脑水肿变化值比较差异显著(t=2.95,P<0.01)。 白蛋白治疗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变化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不仅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有关,还与血肿周围的水肿程度有关。而脑出血常伴血清白蛋白降低,可以明显加重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及严重影响功能恢复[9]。白蛋白的输入能否从上述几方面起到治疗作用目前尚有争议[34]。本研究通过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静脉输注白蛋白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发现入院时2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2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入院1个月治疗后2组B1增分比较差异显著,提示静脉输注白蛋白能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治疗后2组患者脑水肿变化值比较差异显著,说明白蛋白明显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近年也有文献报道[5]使用常规剂量白蛋白可有效减轻血肿周围的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白蛋白是人体肝脏分泌的高度可溶性蛋白分子,每天合成约3g,半衰期21d,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静脉输注白蛋白后可有效消除脑出血后形成的脑水肿。白蛋白的脑保护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6]:(1)迅速扩张容量血管,通过减低血液黏滞度而改善脑损伤区的血液循环。(2)及时有效地清除脑损伤后形成的脑水肿液,而且不易渗漏至脑循环外和因突然停药后出现反跳。(3)清除自由基: 白蛋白主要通过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阻断外源性氧化剂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由于白蛋白能在血浆和间隙液中维持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因此白蛋白可以有效清除脑损伤区的氧自由基。(4)由于脑损伤区破坏,白蛋白可进入细胞外液,可结合内、外源性毒性物质,使之减少或丧失毒性,有效地稳定机体的内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其抗氧化的作用。另外,刘庆新等[7]研究显示脑出血早期血小板CD62p和CD42b表达与脑水肿体积有明显相关性。提示血小板的活化可能是促进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的病理机制之一。而白蛋白可通过结合并抑制环氧化酶系统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损伤区的局部微循环,从而有利于血肿的吸收[6]。
综上所述,白蛋白具有促进血肿吸收,明显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及时纠正低血清白蛋白血症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临床上为何脑出血患者常伴有血清白蛋白降低,导致白蛋白降低的病理生理机制等诸多问题,仍值得基础与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 临床神经病学[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8.
[2] Uyttenboogaart M,Stewart RE,Vroomen PC,et al.Optimizing cutoff scores foe the Barthel index and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for defining outcome in acute stroke trials[J]. Stroke,2005,36(9):19841987.
[3] 施建生,樊兴娟,张云峰,等.小剂量白蛋白治疗脑出血临床研究[J].交通医学,2006,16(3):213.
[4] 石广莲,周凤祥,孙慧芹. 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附44例报告[J]. 青海医药杂志,2002,32(10):89.
[5] 禹爱梅.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5):2627.
[6] 李扬综述,江基尧审校.大剂量白蛋白对脑损伤治疗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0,27(6):334336.
[7] 刘庆新,张苏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42b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 (3):186188.
[8] 多田明,久田欣一,铃木尚,他.CTにょる脑内血肿量の测定[J].脑神经外科,1981,9:251.
[9] 王静梅,马润章,王建林.白蛋白降低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