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壮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
发表时间:2012-06-15 浏览次数:423次
作者:董俊贤,胡俊锋 作者单位:乾县人民医院,陕西 乾县
【摘要】 目的:探讨椎动脉颈椎病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5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全部采用星壮神经节阻滞、颈椎牵引、按摩。结果:痊愈者48例、显效者5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96.3%。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星壮神经节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按摩,效果显著。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星壮神经节阻滞;颈椎牵引;按摩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可发生于中老年人,也可发生于青年人,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我院疼痛科自2005年至2007年,对椎动脉型椎病采用星壮神经节阻滞,并配合颈椎牵引、按摩,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6例,女39例,年龄22岁~70岁,病程3 d~10 a。有颈部突然改变体位时,引起头昏、头晕、恶心、天旋地转的感觉者50例。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物模糊者49例,头部突然转动时猝倒,倒地后由于体位改变立即清醒者33例,椎动脉压痛者38例,旋颈试验阳性者55例,一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者32例,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者26例,颈部僵硬活动不灵者40例,引颈试验时头颈部疼痛减轻或轻松感者45例。本组患者均有X线片的改变,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48例,变直并反屈者28例,钩椎关节不同程度增生30例,C4~6椎体不同程度增生32例,C3~C4、C4~C5、C5~C6椎间孔变窄者34例,颈椎X线动力片C3、C4、C5椎体呈阶梯样改变者33例。脑电图检查均有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1.2 治疗方法
1.2.1 颈椎牵引
对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并反屈、以及年老体弱者,我们采用仰卧牵引,其他患者采用坐位牵引,时间15 min~30 min,重量5 kg~10 kg,1次/d。
1.2.2 颈椎按摩
一般采用捏、拿、按压、以及滚动方法,严禁粗暴旋转和搬动,追求“咔嚓”响声,1次/d。
1.2.3 星壮神经节阻滞[1]
采用侧入法,用药:0.5%布比卡因25 mg、维生素B1200 mg、维生素B121500 μg、地塞米松5 mg、罂粟碱30 mg、胞膦胆碱250 mg、纳洛酮0.4 mg。穿刺成功后,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者,可先注入3 ml~5 ml药物,观察无头昏、头晕、心慌气短,面部有热感或者眼睑有沉重感后,再将全部药液分3次~4次缓慢注入,出现霍纳氏综合征者疗效最佳。卧床休息30 min,无不适者方可离院。一般根据病情每1 d~2 d注射一次,5次为1个疗程。
1.2.4 对于治疗1个疗程结束,症状消失,但病程长、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并反屈、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者,采用颈椎简易牵引器家庭自行牵引,2次/d。
1.2.5 对于椎体不稳者
治疗期间配戴颈椎牵引固定器。
1.3 疗效标准
痊愈:所有临床症状消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半年内未复发者;显效:头疼、头晕、耳鸣、恶心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者;好转:头疼、头晕、恶心减轻,部分体征消失或减轻,随着劳累而临床症状复发或加重。
2 结果
本组55例,星壮神经节阻滞1个疗程痊愈48例,显效5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6.3%。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生理曲度变直或反曲,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体不稳等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扭曲而造成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病因的综合征。早期主要病理改变是该血管的折曲与痉挛所造成的管腔狭窄,以致引起血液动力学的异常、使颅内供血不足,亦可使锥体交叉处失去血供而发生猝倒。另外椎动脉管壁周围有大量的交感神经纤维包绕,因此可引起各种各样的植物神经症状[2]。星状神经节是由颈部颈下神经节与第一胸神经节合成,属颈部交感神经节。
我们采用星壮神经节阻滞解除了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流量、调节脑血管运动神经,从而使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头疼、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同时再配合颈椎牵引、按摩使扭曲的椎动脉随之伸展,解除椎体不稳等机械性因素对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使狭窄的椎间隙及变小的椎间孔,增大增宽,减轻颈肌痉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椎体不稳者,配戴颈椎牵引固定器以增强疗效。对于病程长、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并反屈、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者,采用颈椎简易牵引器家庭自行牵引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于亚州.麻醉治疗学[M].第1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19(1):123166.
[2]赵定麟.颈椎伤病学[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1(2):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