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苗医正骨与柏林接骨散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13例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2-04-20  浏览次数:456次

  作者:张 立 作者单位:416800 湖南龙山,龙山县红十字会民族骨伤科医院

  【关键词】 苗医正骨 柏林接骨散 中西药结合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从2005年1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13例运用苗医手法正骨,小夹板外固定,外敷柏林接骨散[1]治疗,临床上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3例,男289例,女124例;年龄1.2~13岁,其中屈曲型225例,伸直型124例,髁间骨折23例,极度畸形39例,粉碎性2例。以上均属新鲜性骨折,时间在1周之内。

  1.2 治疗方法

  1.2.1 苗医手法复位

  对413例患儿均取坐位由家属抱着,术者将患儿伤肢屈曲90度由一助手握住患儿上臂,然后沿肱骨纵轴方向进行逐渐拔伸纠正重叠,术者拇指抵住骨折近断端,余四指摸到肱骨内上髁同时发力,折顶矫正其内外错位,这时可感到骨折复位之音,术者左右手分别捏住两断端轻柔对扣此时亦觉无骨擦音及小儿哭闹则表示复位成功。手法完毕后将备好的柏林接骨散敷在局部,术者在苏式[2]七块夹板外固定基础上改为六块,同时置好骨垫分别放在内外髁及肘后所须部位进行外固定置肘关节110度于胸前悬吊。笔者认为在施术过程中力求在2min之内完成,这也符合:正骨心悟,所提出的“法从心出,手随心转”的原则。

  1.2.2 外固定

  笔者主张应根据小儿骨骺的大小来决定夹板的长宽度进行塑形以及骨垫的厚薄为术前作准备。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笔者认为这种固定从某种意义来讲,它对肱骨髁上骨折(见图1、2)为防止前臂固定后,前臂旋前移位能克制了前力的作用,从而改善了外侧部的倾斜确保伤肢整体性防止肘内翻,正所谓“制器以正之,以辅手法之不逮”。复位完毕后内服骨伤三期(一周为一疗程)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当归10g,川芎10g,泽兰8g,刘寄奴10g,独活10g,乳香10g,没药10g,鸡血藤10g,桃仁8g,红花10g,黄柏10g,秦艽10g,白术10g,泽泻10g),续筋壮骨(党参12g,补骨脂10g,杜仲10g,川断10g,丹参10g,白术10g,山药10g,淫羊霍10g,红花8g,熟地10g,泽泻9g),通筋活络(赤芍10g,鸡血藤10g,伸筋草10g,羌活10g,活血藤10g,透骨草10g,木通10g,苡米10g,秦艽9g,桂枝8g,红花10g);外敷柏林接骨散(三骨棒、落地打、自然铜、乳香没药、土鳖虫、八梭麻等数十种药物)。图1 右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复位前图2 右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复位前

  2 治疗结果

  本组413病例均获随访2~12.5个月,参照有关文献[3]标准评定疗效,优:肘关节屈伸自如,389例;良:肘关节携带角为5度以内,屈伸次于优20度以内,22例;可:肘关节屈伸受阻29度以内,2例。

  3 讨论

  本组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在手法复位方面大同小异,笔者不拘泥于成文章法结合本院苗医正骨[4]运用到临床有以下几点体会。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以患儿本身来讲它没有强大的肌肉群对抗,笔者认为在反复阅片的同时视其小儿体质和症状,审时度势,不论屈曲型、伸直型或髁间粉碎性骨折错位及肿胀怎样主动出击力求复位。当然,对于复杂性骨折而不能复位满意者,可考虑手术复位。经X线复查后认为骨折对位、对线满意,一周之内密切观察伤肢有无麻胀,桡动脉搏动是否正常的同时再根据儿童的年龄、症状按中医骨伤三期进行辨证论治,这对伤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有协调作用。3岁以下的患儿可考虑不作内服, 临床上尽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有关文献报道2周后去掉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除非不完全性骨折)。原因在于本院在413例患儿医治中经X线复查还没有见到2周内有新的骨痂生长。况且,临床上在换药操作不当以及过早的活动骨折在没有达到临床愈合还是可能移位的。笔者认为只有在3周之后视其骨痂生长情况,逐渐松解夹板的同时嘱其功能锻炼才是行之有效的。我们认为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苗医正骨与中西医联合治疗骨伤它不仅在传统医学得到继承和发扬,而且临床上还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瘀不去,则新不生”,为骨痂生长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东海. 柏林接骨散.2009年获专利(专利号为:ZL03118231、3).

  2 苏玉新.苏式正骨.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6:8.

  3 俞辉国.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所造成的肘内翻畸形.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1,6(3):129.

  4 张东海,田华咏.苗医正骨.北京:古籍出版社,2007:1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