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1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13  浏览次数:433次

  作者:扆孔枝,许会玲,张锦  作者单位:芮城县人民医院,山西 芮城

  【摘要】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我院10例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预后。结果:经积极治疗、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处理一般不会有后遗症。

  【关键词】 孕产妇 耻骨联合分离 处理 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3 250例孕产妇中,第1胎占10 110例,第2胎占3 140例,并发耻骨联合分离10例,均为第1胎,发病率为9人/万,其中孕晚期发病6例,产时发病4例,10例均无骨盆外伤史,孕期发病36周~39周,产时发病38周~41周,孕期发病6例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3.0 kg ~4.0 kg,产时发病4例,新生儿出生体重3.5 kg ~4.5 kg。

  1.2 临床表现

  10例发病特点为:无诱因出现耻骨联合处剧痛,活动、翻身时加重,不能站立行走,腰骨部及双下肢疼痛。体格检查:10例均有明显耻骨联合处疼痛,间隙变宽,骨盆挤压—分离实验阳性,3例合并局部肿胀,4例分离处活动时有摩擦感,骨盆X线显示耻骨联合水平分离面宽度14 mm ~24 mm,平均18 mm。

  1.3 治疗方法

  孕晚期发病均因剧烈疼痛,不能站立行走,以剖宫产结束分娩,术后治疗同产时发病者,卧床休息,适量活动,选用硬板床,局部给予消炎止痛膏贴敷、理疗,全身用药给予钙剂,鱼肝油丸等营养支持,产后采用骨盆腹带固定1个月~3个月。

  2 结果

  孕晚期发病的6例行剖宫产后,局部疼痛缓解,配合局部理疗,营养支持等,1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产时发病的4例,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长,60 d~180 d不等。

  3 讨论

  3.1 病因

  正常人耻骨联合间隙4 mm~6 mm,孕期耻骨联合可增宽2 mm~3 mm,一般认为耻骨联合间隙超过10 mm,就会引起症状[1]有关的病因包括:急产、难产时的手术助产;头盆不称;产时双下肢过分屈曲、外展;先天性骨发育异常;妊娠期激素水平升高致韧带柔弱[2]。

  3.2 诊断

  主要根据局部明显疼痛,体检可触到耻骨联合处有增宽的间隙,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骨盆X线片显示耻骨联合宽度>10 mm。

  3.3 治疗体会

  孕晚期发病的耻骨联合分离首选剖宫产,发病一般较重但恢复快;产时发病一般恢复慢,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首先要明确诊断,再给予适当治疗,一般愈后良好。

  3.4 预防

  孕晚期要避免站立过久,产时避免两大腿过度外展,对胎头较大,不要暴力应用阴道助产。

  【参考文献】

  [1]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 X线诊断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285.

  [2]于红.妊娠期骨关节病[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3):18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