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中老年人群骨质缺钙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09  浏览次数:405次

  作者:张全启,唐西怀  作者单位: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5

  【摘要】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群不同年龄组骨质缺钙程度,在排除疾病外,通过增加室外活动等方法,从而减少和预防因缺钙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方法:用免疫渗滤法对843例中老年人血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测定。 结果:按不同年龄分为三组,同列一表显示50岁~60岁轻中度缺钙男>女高度缺钙多见女性,61岁~80岁轻中度缺钙女>男,对骨钙化障碍指标的检测,在早期预防因缺钙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轻度缺钙 中度缺钙 高度缺钙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本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其发生率逐渐上升。骨折等并发症可致残致死耗资大对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治疗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2007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电力设计院在我院正常体检的全部中老年人,年龄50岁~80岁,共计843人,男489人,女354人。

  1.2 试剂 采用北京中生金城诊断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成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配套试剂盒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测定方法。

  1.3 判读 采用免疫渗滤和全血干化学技术检测成人血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催化活性,正常值≤100 U/L,≥125为轻度缺乏,≥150为中度缺乏;≥175为高度缺乏。

  2 结果

  2.1 将843例中老年人按50岁~60岁、61岁~70岁、71岁~80岁,分为三组≤100 U/L正常者不列入。

  2.2 显示 50岁~60岁男性中度缺钙>女性,女性高度缺钙>男性;61岁~70岁女性轻中高度缺钙均>男性;71岁~80岁女性轻中度高度缺钙均>男性。

  3 讨论

  从结果中看到50岁~60岁男性中度缺钙现象>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基本都不引起重视,其实男同志也有因缺钙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男性与女性一样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下降或骨量丢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孕中可丢失一半以上的骨量,男性可丢失骨量30%~40%,男性血液中睾酮缺乏会使骨量丢失增加,营养缺乏也会使骨量丢失增加,如摄入不足或营养不均衡,偏食等,此外往常不参加户外运动,日照少,过度嗜好烟酒等,均可促进骨量丢失。引起缺钙,促使骨质疏松的发生。

  50岁~60岁高度缺钙及61岁~80岁轻中度高度缺钙女性>男性,50岁~65岁绝经不久的女性,雌激素急剧下降,引起缺乏可造成骨吸收增强,从而导致快速骨丢失。如卵巢摘除或过早闭经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轻易发生骨质疏松,说明雌激素对骨量的维持至关重要,65岁以后,由于高龄慢性缺乏,骨形成不足有关,易引起老年性骨质疏松。65岁以下为高转换型,快速的骨丢失主要为小梁骨,特别是脊柱和桡骨远端易发生骨质疏松。65岁以后老年性骨质疏松主要侵犯椎体和髋骨。

  平时疼痛为最主要的症状。除了骨折可引起疼痛外在骨量减少期,就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尤以腰背痛最为常见,其次为膝关节。肩背部、前臂的骨质疏松是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消失,骨膜下皮质骨的破坏所引起。应注意与扭伤和腰肌劳损鉴别,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并发症,髋部骨折危害最大椎骨和桡骨骨折较为常见。

  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避免和及时处理各种危险因素,合理的膳食适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B12,维生素K等,如乳制品,豆类,绿色蔬菜等,少饮酒和咖啡,不吸烟,不滥用镇静药,妇女绝经后如无禁忌证可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数年,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增加日照和钙剂的补充可以减缓因钙的丢失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用检测成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催化活性所起到筛查可辅助诊断因缺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钙化障碍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

  【参考文献】

  [1] 内科学:骨质疏松症[M].第5版.2005,9:885.

  [2]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代谢性骨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M].第3版.2004:34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