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70例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15 浏览次数:441次
作者:冷金葆,柳运水 作者单位:湖北云梦,云梦县惠民医院内科
【摘要】本文对70例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龄、高血压、高血脂及载脂蛋白、高血糖、肥胖和吸烟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密切,这五项危险因素在脑卒中患者中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脑卒中;危险因素
近十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及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已引起了广泛重视。本文目的旨在为了较全面地了解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而作好对本病的防治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1990年5月—2010年5月住院的70例脑卒中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和有糖尿病史者未计算在内),其中脑出血34例,脑梗死36例。本组病例除病史、症状、体检及脑脊液检查外,部分病例经(外院)颅脑CT扫描证实。
1.2 血标本的收集
为了避免膳食对血脂、血糖的影响,在检查前1天不进高脂、高糖膳食,次晨取空腹静脉血送检。血糖的收集全部于发病后24h以上进行。
1.3 检测项目和方法
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用酶比色法,正常值分别为(0.735±0.5.5)mmol/L和(4.4±1.6)mmol/L;载脂蛋白β(ApoB)用免疫圆周扩散法,正常值为(0.83±0.13)mg/dl;血糖(BG)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正常值为(4.75±0.85)mmol/L。
1.4 高血压病的分型
本文参考任冬莉有关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将高血压分为四型[1]:(1)单纯收缩压升高(单SP↑),即sp≥21kPa,舒张压(DP)<13kPa;(2)sp升高为主(主sp↑),即sp≥21kPa,DP≥13kPa,且sp≥SP≥(DP-2)×2;(3)单纯DP升高(单DP↑),即sp<21kPa,DP≥13kPa;(4)sp、DP均升高(sp/DP↑),即sp≥21kPa,DP≥13kPa,但sp<(DP-2) ×2。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年龄因素
本组男44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41~86岁,平均年龄69岁。其中≤45岁者2例,占3%,45~60岁者28例,占40%,≥60岁者40例,占57%。
2.2 血压因素
本组有高血压者51例,占 72.86%。由表1可见,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有高血压者分别为30例和21例,分别占88.2%和58.3%,脑出血组有高血压者显着多于脑梗死组有高血压者(P<0.01)。由表2可见,死亡组与存活组有高血压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死亡22例(占31.43%),全部死于脑出血,其中高血压者19例,占死亡者的86.36%。由表3可见,在脑出血组中主sp↑和 sp/dp↑发病率最高。在脑梗死组中sp/dp↑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单sp↑。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主sp↑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表1 脑卒中与高血压的关系表2 脑卒中的预后与高血压的关系表3 脑卒中的发病与高血压分型的关系
2.3 实验室检查
70例脑卒中患者的TG平均值为(1.42±0.83)mmol/L;ApoB平均值为(1.04±0.6)mg/dl;BG平均值为(6.66±2.43)mmol/L。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TC平均值为(3.92±1.13)mmol/L,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
2.4 其他因素
本组7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65例(占93%)为肥胖者(≥标准体重的20%);26例(占37%)嗜好吸烟。
3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脑卒中是男性和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认为,对于老年人定期健康检查是必要的。
本组有高血压者占72.86%,提示高血压在脑卒中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比较了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有高血压者的患病率(P<0.01),说明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比合并脑梗死更常见。本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有高血压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血压与脑卒中的预后无关,其预后可能与病情轻重及合并症有关。本组死亡22例(占31.43%),全部死于脑出血。其中有高血压者19例,占死亡者的86.36%。说明高血压的危险在于易患脑出血,且病死率高。经典看法认为[1]:sp↑对高血压病的预后影响较小,而DP↑才是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习惯地认为,sp的升高与人类自然老化密切相关,所以不予以重视。本组资料表明,上述观点并不完全正确,而是sp↑比DP↑更危险。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主sp↑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说明脑出血多见于主sp↑。因此认为,主sp↑可作为脑卒中的鉴别诊断和预示脑出血先兆的一个指标。
本组资料表明,脑卒中患者存在着严重血脂、血糖和载脂蛋白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TG、BG和ApoB显着升高。TG主要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运输,因此TG升高系VLDL升高的结果。ApoB是VLDL的主要载脂蛋白,占VLDL蛋白质的80%以上,因此,当血中VLDL含量升高,必然伴有上述载脂蛋白的升高[2]。ApoB可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被认为是最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3]。血脂和载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密切,而动脉粥样硬化又与脑卒中的关系密切,因此TG和ApoB含量测定对于判断与评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价值。脑卒中常合并应激性高血糖[4]。除此之外,脑卒中部分患者可能平时就有隐匿性糖尿病,或患有糖尿病。本组BG均在发病后24h以上及病情稳定后获得的结果,不大可能是应激性高血糖。另外,糖尿病患者一般均较肥胖、吸烟者多,常伴有TG增高,易于发生高血压[5,6]。而本组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者所占比例都是较高的,这些因素可能与本组患者的高血糖存在着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高龄、高血压、高血脂及ApoB、高血糖、肥胖和吸烟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密切,这五项危险因素在脑卒中患者中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冬莉.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意义探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5,13(4):259.
2 刘秉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A1、B100、C1及CⅡ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88,27(10):627.
3 凌虹.非诺贝特对血清脂质和载脂蛋白B水平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1991,30(1):49.
4 孙久诚.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发病机理的探讨.中国急救医学,1991,11(3):50.
5 戴葛善节译.糖尿病性血管病.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9,6(4):240.
6 潘孝仁.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81,20(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