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髋臼骨折74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0  浏览次数:376次

  作者:夏勇,丁永佰,黄国忠,宁锋,樊建平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附属修水医院、修水县人民医院骨科 江西修水

  【关键词】 髋臼,骨折,牵引术,骨折固定术,内

  我院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各类髋臼骨折74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5例,女19例。年龄17~75岁,平均36.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47例,高空坠落11例,其它伤16例,发生于双侧2例。11例合并骨盆骨折,7例合并腰椎骨折,21例合并其它肢体骨折,合并颅脑损伤10例,腹内脏器伤7例,坐骨神经损伤7例。入院后患者常规摄骨盆正位、髂骨斜位及闭孔位X线片,部分患者加做CT检查。骨折按Letournel分类法,分别前壁加前柱骨折9例,后壁骨折19例,后柱加后壁骨折23例,横行骨折6例,横行加后壁骨折7例,双柱骨折4例,“T”型骨折6例。伴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8例,后脱位14例。新鲜骨折61例,陈旧性骨折13例。

  1.2 治疗方法 26例采用骨牵引治疗,以股骨髁上骨牵引为主,患肢外展30°牵引重量6~10kg,伴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者加侧方牵引,重量为6kg,2周后逐步减重至维持量,牵引时间6~8周。在牵引同时配合早期功能锻炼,3个月后开始负重,全部为新鲜骨折。48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手术切口除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同时探查坐骨神经的5例采用Latournel后外侧入路外,其他均采用Kocher-Longenbeck(K-L)入路及髂腹股沟联合入路,或称“人”字形联合切口。内固定法: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后,采用重建钢板或髋臼钢板及螺钉固定。有些行关节内软骨下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受伤到手术时间在14d内33例,14d以上15例。手术时间130~280min,平均190min。术中输血600~2 200mL,平均1 200mL。

  2 结果

  图1 髋臼骨折合并股骨上段、骨盆骨折,手术前后X线片。 7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8y,平均3年2个月。随访结果根据主诉、关节功能和X线表现进行评价,按Matta疗效标准评定,优43例,良19例,中8例,差4例,优良率83.8%。26例经骨牵引治疗后,X线片上骨折移位大多有不同程度好转,随访复位结果:解剖复位(错位<1mm)6例,复位满意(错位≤3mm)13例,复位不满意(错位>3mm)7例。不满意7例均为因合并伤严重而放弃手术治疗者,治疗前骨折移位明显。48例经手术治疗后解剖复位11例,复位满意27例,复位不满意10例(见图1)。所有病例中无1例感染及深静脉栓塞发生,并发坐骨神经损伤9例,其中7例为原发性损伤,2例为术中牵拉伤。异位骨化6例,Brooker分型为Ⅰ、Ⅱ度,对生活无明显影响。创伤性关节炎9例,1例合并股骨头坏死,12个月后X线片示股骨头变扁平。

  3 讨论

  3.1 治疗方法及疗效 目前对髋臼内壁非负重区域骨折采用骨牵引加以功能锻炼的保守方法,以及髋臼前壁或后壁骨折伴股骨头脱位,视骨折块的大小及分离程度来决定是否切开整复加内固定手术已有共识[1]。牵引治疗适合大多数髋臼骨折。笔者认为:患者入院后常规行骨牵引,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可回旋下肢进行手法复位,3~7d后床边拍片检查骨折复位情况,若复位满意或基本满意,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通过牵引在盆底筋膜、关节囊、圆韧带及关节周围软组织作用下,骨折块多可复位或基本复位。本组有16例入院时骨折移位>3mm,经骨牵引后骨折移位<3mm。对髋臼严重粉碎性骨折,估计手术中很难进行复位和稳定的固定,只有采用骨牵引,早期功能锻炼。

  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内固定固定器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有手术指征的髋臼骨折,尤其是复杂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实践证明,骨折复位越发,临床上功能恢复越满意。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根据术前X线片及CT片选择理想的手术入路,充分暴露骨折,以求解剖复位,内固定的原则是在解剖复位的基础上,有限、可靠的固定。骨折固定材料一般可选用重建钢板或髋臼钢板及螺钉固定等。但由于髋臼部位形态特殊,骨折呈多样性,有时骨折端不易把持、操纵,整复固定较为困难,这需要医生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良好的手术技巧。从本组病例的疗效来看,由于骨牵引组大多是前壁、前柱骨折及未波及负重顶的骨折并且移位不明显者,故无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来对比骨牵引组和手术治疗组的疗效。但7例骨折错位明显,因合并伤严重而放弃手术治疗,其疗效均为不满意,这说明错位明显的髋臼骨折应积极争取手术治疗。

  3.2 髋臼骨折并发症的预防 髋臼解剖结构特殊,骨折类型复杂,特别是复杂髋臼骨折,复位及内固定难度较大,治疗前后易出现相应并发症[3],如神经损伤、股骨头缺血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及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等。许多影响髋臼骨折预后的因素是可以避免或明显降低的[4]。首先手术时机在髋臼骨折治疗中较其它骨折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骨盆血运丰富及创伤刺激,软组织及骨痂生长较快,手术时机越早越好,应在2周内,伤后4~7d为最佳时期。其次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5],同时手术入路对骨折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减少并发症来说至关重要,关节最终的功能结果与骨折的初次复位质量直接相关。为了避免坐骨神经损伤,术中应仔细将术侧下肢置于屈膝伸髋位,可降低坐骨神经瘫痪率,术中小心放置骨牵开器使坐骨神经不受过分牵拉。另外术前须仔细检查记录坐骨神经功能,以避免出现术后假性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是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的一种主要并发症,一般认为在延长切口和K-L切口术后尤甚,如不采取预防措施,术后发生率可达23%~90%,其中17%~50%可达Brooker3~4级[6],主要预防方法包括消炎痛或低剂量放疗,目前消炎痛成为预防异位骨化的最常用疗法[7]。本组病例异位骨化6例,Brooker分型为Ⅰ、Ⅱ度,因此异位骨化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第1期 夏 勇,等:髋臼骨折74例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刘日光,尹培荣,杨启友,等.髋臼骨折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05,18(2)∶69

  [2]孙韶华,徐荣明,马维虎,等.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4)∶234

  [3]王庆贤,张英泽,彭阿钦,等.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并发症[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4)∶314

  [4]朱仕文,王满宜,吴新宝,等.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预防[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342

  [5]卢世璧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2190

  [6]Gholambor N,Matta JM,Bernstein,et al.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following operativ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J].Clin Orthop,1994,305∶96

  [7]朱仕文,王满宜,吴新宝,等.吲哚美辛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07)∶61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