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壮骨颗粒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7-22  浏览次数:387次

  作者:詹金华,陈德喜,万修阳,郎继孝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骨伤科

  【摘要】 目的探讨壮骨颗粒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2只,于兔左侧桡骨中段做3 mm骨缺损,然后随机分为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术后1 d开始给药。在第4、6、8周进行X线观察,第4、8周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X线片评分半定量分析显示, 壮骨颗粒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8.97、10.44,q=2.599~10.391,P<0.05);壮骨颗粒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强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50.63、85.89,P<0.05)。结论 壮骨颗粒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关键词】 壮骨颗粒,骨折愈合,动物实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Zhuanggu granula on the union of fracture. Methods A 3 mmwidth bone defect on the middle of left radial in 42 NewZealand rabbits was created, which were randomized to Zhuanggu granula group (group A), Shangke Jiegu tablet group (group B), and normal saline group (group C). Medication started from the first day after surgery. An Xray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4th, 6th, and 8th week, and histology check on 4th and 8th week. Results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n Xray film showed callus formation was faster in group A than that in both groups B and C (F=8.97,10.44;q=2.599-10.391;P<0.05), and collagen Ⅰexpressions in group A was also stronger than that in both groups B and C (F=50.63,85.89;P<0.05). Conclusion Zhuanggu granula possesses a manifest action to promote union of fracture.

  [KEY WORDS] Zhuangu granula; fracture healing; animal experimentation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修复过程,祖国医学在治疗骨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三期辨证施治的理论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我科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和现代科技成果,采用各种不同实验手段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药壮骨颗粒在骨折早期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取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质量2.0~2.2 kg,雌雄不拘,分笼并以颗粒干饲料喂养。

  1.1.2 主要设备及试剂

  RM 2135型Leica组织切片机(德国),CH2型Olympus光学显微镜(日本),兔抗兔Ⅰ型胶原多抗(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SPTM试剂盒(含有生物素化羊抗兔IgG,二抗,美国Zymed公司),水合氯醛(上海实验试剂有限公司),上海214碳素墨水(上海墨水厂), 40 g/L甲醛(上海试剂三厂)。

  1.1.3 主要药物

  壮骨颗粒由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制剂室煎制,煎煮方法:壮骨颗粒中药加水煎提2次,每次沸后1 h,合并2 次煎液,过滤、浓缩至所需体积静置24 h,取其上清液装入瓶中,置115 ℃灭菌30 min。海洋牌伤科接骨片,大连中药厂生产,每瓶60 粒。青霉素钠为华北制药公司产品。

  1.2 方法

  参照文献[1]制备动物模型:用100 g/L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按无菌操作将兔左前肢切开,于桡骨中段用线锯锯成长3 mm的骨缺损, 不做内外固定。术后每天肌注青霉素4万单位,连续3 d。单笼喂养, 自由饮食。造模后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4只。造模后第1天起灌胃给药,每天1 次。壮骨颗粒组给予预制壮骨颗粒煎液100 mL,浓缩成10 mL后灌胃。伤科接骨片组给予海洋牌伤科接骨片每天150 mg/kg,捣碎药片用1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灌胃。生理盐水组用等容积(10 mL) 的生理盐水灌胃。

  1.3 观察指标

  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第4、6、8周随机抽取10只,麻醉后在相同条件下摄正位X线片对骨痂进行半定量评分,作为骨折愈合的X线评分[2]。0分: 外骨膜无反应; 1分: 外骨膜出现了反应; 2分: 外骨痂大小或密度较前明显提高; 3分: 外骨痂连在一起形成皮质骨桥; 4分: 外骨痂轻度吸收; 5分: 外骨痂明显吸收; 6分: 外骨痂接近完全吸收, 骨折处皮质骨密度接近正常皮质骨。

  术后第4、8周分别从3组中随机抽取4只动物,经静脉推注空气处死,立即切取骨缺损及其附近部分组织,使用40 g/L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pH7.2)固定,以70 g/L EDTA磷酸缓冲液(pH 7.2,4 ℃)脱钙,石蜡包埋,自中心纵向连续切片,置于涂有明胶的载玻片上,置37 ℃烤箱72 h[3]。各组切片一部分常规脱蜡入水,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一部分进行免疫组化实验[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及PPMS 1.5[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实验数据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实验动物42只,麻醉过深死亡2只,术后不明原因死亡2只,补购动物4只。全部动物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均一期愈合,术后全部分笼饲养,观察无肢体活动受限及跛行出现。

  2.2 大体样本观察

  术后4周,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断端均有连续的软组织包裹,有纤维样组织填充,有一定强度。术后8周,壮骨颗粒组可见断端周围多量骨痂形成,并被包裹在骨痂中;伤科接骨片组有较多骨痂形成,但较壮骨颗粒组少; 生理盐水组有骨痂形成,但量和强度较壮骨颗粒组和伤科接骨片组小。

  2.3 X线摄片检测

  X线片评分半定量分析显示, 术后第4、6、8周壮骨颗粒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8.97、10.44,q=2.599~10.391,P<0.05)。见表1。表1 各组术后不同时间外骨痂程度评分(略)

  2.4 组织病理学检测

  2.4.1 苏木精伊红染色

  术后4周,壮骨颗粒组有较多原始骨痂产生,骨痂分布均匀,散在炎性细胞,出现微血管;伤科接骨片组骨痂形成较多,但与壮骨颗粒组相比骨痂较少,分布较均匀,散在炎性细胞;生理盐水组骨痂明显少于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散在炎性细胞,微血管主要位于骨缺损边缘。

  术后8周,壮骨颗粒组有大量骨组织形成,表现为编织骨,部分已改建成为板层骨;伤科接骨片组骨组织形成较多,为编织骨;生理盐水组新生骨组织较前明显增加,但仍明显少于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且骨组织形成不均匀,而外周部分出现明显的编织骨。

  2.4.2 Ⅰ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

  术后4周,壮骨颗粒组有较多原始骨痂产生,其相应区域出现Ⅰ型胶原强阳性表达;伤科接骨片组骨痂形成较多,Ⅰ型胶原阳性表达;而生理盐水组Ⅰ型胶原阳性表达范围和程度均明显低于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术后8周,壮骨颗粒组和伤科接骨片组仍为Ⅰ型胶原强阳性表达,而生理盐水组Ⅰ型胶原阳性表达范围和程度仍低于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术后4、8周,壮骨颗粒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强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50.63、85.89,P<0.05)。见表2。表2 各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值(略)

  3 讨论

  研究显示,骨折早期壮骨颗粒具有活血化瘀、抗炎消肿及镇痛作用;骨折中期壮骨颗粒能使骨折愈合时间提前,提高骨痂愈合程度和质量;而骨折后期则可以显著提高骨痂抗扭转的生物力学性能。本文结果显示,壮骨颗粒能明显地促进早期骨痂形成,促进骨折后期骨痂改建。

  骨折早期骨膜、骨及邻近软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引起骨折局部血供破坏,组织细胞坏死,局部渗出、水肿等使血流中断。骨形成的开始阶段,先由成骨细胞分泌胶原及蛋白多糖等有机物质,分泌出的胶原聚合成胶原纤维,之后组织演变成未钙化骨的有机基质,钙盐即开始沉积。本研究表明,壮骨颗粒能明显促进骨折断端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而Ⅰ型胶原蛋白是形成骨机械力量的主要因素,其合成的有序排列的胶原纤维越多,新形成骨的强度就越高[67]。

  总之,活血化瘀中药壮骨颗粒可促进骨折修复,可作为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魏泓. 医学实验动物学[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58260.

  [2] 孙保勇,陈文直,贾小林,等. 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骨折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3:443446.

  [3] 龚海英,张丽,郑忠志,等. 葛根素对胎鼠骺板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33:64396441.

  [4] 张海琴,侯明晖,王琳,等. Col Ⅰ、Col Ⅳ及Fn与恶性肿瘤关系研究进展[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8:401402.

  [5] 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PPMS 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45(1):9193.

  [6] LIND M, DELEURAN B, THESTRUPPEDERSEN K, et al. Chemotaxis of human osteoblasts effects of osteotropic growth factors[J]. APMS, 1995,103(2):140146.

  [7] COOK S D, SALKELD S L, BRINKER M R, et al. Use of an osteoinductive biomaterial (rhOP1) in heal large segmental long bone defects[J]. J Orauma, 1998,12(6):40741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