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胸椎管狭窄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11-07-07  浏览次数:433次

  作者:侯斌,姜丽春,臧洪敏 作者单位:(淄博市中心医院骨科,山东 淄博 255036)

  【摘要】 目的 总结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20 例通过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诊断的胸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随访与评估。结果 随访1~84个月,平均41个月。其中优10 例(50%),良7 例(35%),可1 例(5%),差2 例(10%),优良率85%。结论 胸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根据致压物与脊髓的关系,合理选择减压手术方式。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诊断,手术

  近年来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报道日益增多,自2000~2005年作者通过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20 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 例,男8 例,女12 例;年龄31~60 岁,平均年龄45.9 岁。病程少于6个月8 例,6~12个月8 例,12个月以上4 例。病变节段:T2~4 1 例,T4~7 1 例,T6~9 3 例,T7~8 3 例,T10~12 12 例。

  1.2 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下肢无力、麻木僵硬、疲劳后加重18 例,胸背部束带感18 例,间歇性跛行14 例,下半身截瘫、二便失禁2 例,不同平面以下感觉障碍19 例,胸背部疼痛2 例,膝、踝反射活跃或亢进及肌张力增高19 例,髌、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17 例。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胸椎正侧位X线片、病变节段CT及胸椎MRI检查,依受压脊髓的部位分为单纯腹侧脊髓受压2 例,单纯背侧脊髓受压4 例,腹外侧受压5 例,背外侧受压8 例,联合受压1 例。

  1.4 手术方式 根据压迫物与脊髓的关系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单纯前侧减压2 例,单纯后侧减压4 例,前外侧减压5 例,后外侧减压9 例。

  1.5 结果 随访1~84个月,平均41个月。根据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判断疗效,完全恢复为优,明显好转为良,病情停止加重为可,症状进一步恶化为差。本组优10 例,良7 例,可1 例,差2 例,优良率为85%。

  2 讨 论

  2.1 胸椎管狭窄的病因及病变 颈椎和腰椎活动度大,慢性劳损机会多,故颈椎和腰椎管狭窄症多见。胸椎相对较为稳定,生理后凸的特点使其承重点主要位于脊柱前部,退变也主要位于椎体和椎间盘前部,后侧则不多见,故胸椎管狭窄症较少见。胸椎管狭窄症多位于中下段胸椎[1~6],20 例患者中下位胸椎占90%,尤以T10~12多见。分析原因可能该段为相对稳定胸段脊柱与活动腰段脊柱的分界段,故较易发生劳损。

  胸椎管狭窄症是胸椎管横断面减小而产生的胸段脊髓压迫综合征,因此它直接的发病机制是致压物造成胸段脊髓的血供受阻,感觉和运动传导障碍[3]。一般认为,退变性胸椎管狭窄症由四种病变引起,即椎间盘退变、关节突肥大、椎板及黄韧带钙化[4,6~7]和后纵韧带钙化。同时其病理变化常以某一病变为主并伴有构成椎管的其他容积退变。20 例患者中单纯腹侧脊髓受压仅2 例,单纯背侧脊髓受压仅4 例,其余为混合性病变。

  2.2 胸椎管狭窄的诊断 本症表现为胸段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根据脊髓受累平面的不同而表现为痉挛性或驰缓性瘫痪,不具特异性,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若胸椎X线片显示退变,提示可能存在胸椎管狭窄,同时可以排除胸椎结核、胸椎肿瘤等。CT和MRI对脊柱脊髓疾病的诊断具有定性和定位作用。CT扫描可以显示椎管狭窄的程度及病变的具体部位;MRI可获得清晰的立体图像,根据脊髓受压变形的范围可确定椎管狭窄的长度,对椎间盘突出比CT扫描显示的更清晰。通过对脊髓异常MRI信号的分析,可以判断其病理改变,从而对预后估计具有重要价值,但MRI对椎管侧方的退变显示不如CT扫描[8]清晰。20 例患者三项检查全部采用,术前明确诊断出胸段脊髓受压的部位、病变等。

  2.3 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通常认为[1~3]胸椎管狭窄症一经诊断应早期手术,传统手术为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但作者认为,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几乎不可能切除胸段脊髓腹侧致压物,从而导致一部分病例的疗效差。作者认为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一定要解决好如下问题。

  2.3.1 手术入路 入路选择依压迫物与胸段脊髓的关系而定。如压迫来自前方,应行经胸或胸膜外的前方入路或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压迫应行后路的侧前方减压;后方脊髓受压应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对脊髓前方的占位病变,不能单纯行后路椎板切除,妄图使病变不动,脊髓后移达到治疗目的,也不能经后路牵拉脊髓再切除前方的致压物,这样往往效果很差。

  2.3.2 减压范围 术中减压要彻底,使脊髓在三维空间上得到充分减压。根据硬膜的弹性、搏动及借助输尿管探查进行综合判断。侧后方减压一般切除病变的关节突;侧前方减压切除病变以外的上下两个椎弓根;椎管前方减压切除前方骨赘,若合并椎间盘突出,须切除椎间盘并行椎间植骨融合。

  2.3.3 操作要求 无论从任何方向减压,手术均要求稳、准、轻。尽可能避免手术器械进入椎管,或粗暴地牵拉脊髓。对脊髓与致压物黏连的病例分离应因势利导。术中要彻底止血,避免术后血肿及血肿机化黏连影响疗效,术毕应用游离的脂肪片覆盖硬膜。

  2.4 胸椎管狭窄症的预后 预后与术前瘫痪程度、病程长短、病变累及范围、狭窄程度以及手术方法等诸多因素有关。狭窄或瘫痪较重而时间较长者,除了致压物使脊髓直接受压造成损伤外,还由于局部血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时间较长,导致脊髓组织发生不可逆变性。MRI显示脊髓软化、囊变及明显萎缩者,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本组2 例差均为术前己瘫痪2年左右的患者,MRI T2加权像显示局部胸段脊髓变细,信号降低,呈萎缩变性的信号改变。

  【参考文献】

  [1]赵建民,党耕町.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3):224226.

  [2]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等.胸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3034.

  [3]夏军,吴小峰,顾湘杰,等.胸椎管狭窄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7):639641.

  [4]王自立,赵浩宁,金卫东,等.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征[J].中华骨科杂志,1999,20(3),239241.

  [5]胥少汀.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2):760762.

  [6]赵合之,周静,艾国礼,等.胸椎管狭窄症状诊断及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2):825827.

  [7]Akhaddar A,Mansouri A,Zrara I,et al.Thoracic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by ligamentum flavum ossifications[J].Joint Bone Spine,2002,69(3):319323.

  [8]李洪伟,郭开今.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02,8(5):32532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