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胫骨上端截骨及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下肢不等长

发表时间:2011-05-26  浏览次数:450次

  作者:梁清,黄常红,林葆凯,刘毓顺 作者单位: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福州 350007

  【关键词】 外固定器;骨延长术;腿长不等;支架(骨科)

  各种原因所致的肢体短缩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长期跛行会加速髋关节、膝关节的退化,由于骨盆倾斜代偿,出现脊柱侧突,继而出现脊柱退变。下肢等长术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将外固定支架技术应用到肢体延长术日益广泛。我院自1993-1997年共治疗16例下肢不等长患者,均采用胫骨上端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有骨不连接者行自体植骨,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16±4.5)岁(9~25岁)。致病原因:先天性胫骨假关节4例,小儿麻痹症后遗症3例,骨髓炎后遗症3例,骨折后遗症6例;股骨短缩2例,胫骨短缩14例;左侧9例,右侧7例。短缩(6.5±1.9)cm(3~11cm)。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腰麻。小腿上1/3段外侧切口,显露腓骨,行腓骨斜行截骨。胫骨关节面下2cm处沿胫骨前嵴外旁和胫骨内后缘分别做直切口,纵行切开骨膜,在骨膜下做环形剥离,保持骨膜完整。在关节面下1.5~2cm处自外向内与胫骨纵轴垂直穿过两枚直径2.5mm骨圆针,两针交叉成25°~40°,在胫骨中上1/3和下1/3与上述相同方法各穿过两枚骨圆针。在腓骨截骨面下必须有一根骨圆针同时穿过腓骨和胫骨,以防外踝上移。在胫骨上端干骺端骨圆针下方0.5cm处行胫骨截骨,截骨面呈舌形或V形,以将髌韧带附着点胫骨结节保留在骨骺端一侧。缝合骨膜组装半环槽式外固定支架。对骨不连接,骨缺损患者处理骨折端后,采用截除上段腓骨植入缺损区,必要时取自体髂骨植骨,半环槽式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术后一周胫骨上端截骨段近端两组钢针之间开始延长,速度1~1.5mm/d,分上、下午两次完成,直至达到预期的长度。

  1.3 结果 本组病例小腿延长3~9cm,骨愈合时间(12±1.8)个月。先天性胫骨假关节4例未获愈合,其余均达到骨性愈合。16例患者中,10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马蹄足畸形,予停止延长,对症处理,膝、踝关节功能锻炼,均未造成永久伤害,未进行二期矫形手术。

  2 典型病历

  男性,13岁。1983年因右胫骨骨髓炎致胫骨缺损,骨不连。1994年就诊时患肢短缩11cm。1994年10月手术,截取腓骨植入骨不连接处,予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一次性延长3cm。术后延长3个月,共延长9cm,出现右足背麻木,马蹄足,停止延长,1996年2月骨愈合后解除外固定支架(图1)。

  3 讨论

  3.1 合理选择延长截骨平面是肢体延长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下肢延长术有多种方法,股骨下端、胫骨上端与髂骨截骨都可以达到延长下肢的目的。一般治疗肢体不等长选择延长的部位根据肢体短缩发生的部位而定。但胫骨近侧干骺端上、下各有独立的供血系统,血运丰富 [1] ;而且胫骨上端的神经、血管与肌肉可承受较大幅度的延伸,要做较长的肢体延长,选择这一部位较佳。梅芳瑞报道延长可达5~9.5cm [2] 。据此,本组病例均选择行胫骨上端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治疗效果满意。

  3.2 延迟和缓慢牵伸延长是肢体延长术的关键。术后7~10d手术创伤反应已消退,软组织得到充分修复,截骨处充满血供良好的纤维组织,骨端附近骨外膜深层的成骨细胞活跃增生,开始形成骨样组织,此时开始牵伸延长,骨痂生长速度快。术后一周,多数学者认为每天延长1cm的牵伸速度效果最佳 [3-4] 。但笔者认为在开始延长的早期,因为骨圆针本身的弹性,虽然延长杆牵伸了1mm,但会被抵消一部份,所以选择早期每天延长1.5cm,直至克服骨圆针弹性后改为每日牵伸1cm。此后每2~3周定期复查,若出现神经血管并发症则停止延长,如果此时仍未达到所期望延长之长度,应选择二期再次延长,以避免造成神经血管永久性损害。

  3.3 骨端稳定的固定是骨愈合的力学基础。稳定的固定维持了骨端良好的对位对线,限制了剪切应力,避免了妨碍骨愈合和破坏血供的不利因素。半环槽式外固定支架是多平面交叉穿针固定,每根针分担的应力较少,其稳定性高。据李起鸿等报道,多平面骨外固定的综合强度优于单平面外固定 [3] 。所以本组病例均选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手术。本手术可同时在骨不愈合处进行加压和截骨处进行延长,一期达到预期目的。且术后延长方法方便,患者可自行进行,患者可扶拐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

  3.4 在停止延长后,患者需要有一个较长的骨性愈合期。以延长4cm为例,从停止延长之日起,一般需固定5个月,延长度每增加1cm,术后固定时间相应增加一个月 [5] 。此时应鼓励患者扶拐负重行走,以防止肌萎缩和邻近关节僵硬。此时需要患者有良好的意志力,以克服并发症,如钉道感染、神经血管损害症状、关节功能障碍等。本组病例通过 对症处理,功能锻炼,均未造成永久损害。

  【参考文献】

  [1] 查振刚,王德就.骨端移位对接和骨延长治疗外伤性胫骨缺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7(1):38-39.

  [2] 梅芳瑞.几种下肢延长术的评价[J]. 中华骨科杂志, 1985,5(2):96-97.

  [3] 李起鸿,曾宪政,区伯平,等.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J]. 中华骨科杂志, 1984,4(4):322-324.

  [4] 张志刚,吴其常,林延军,等.保留骨内膜的胫骨延长术[J]. 中华骨科杂志, 1994,14(10):596-598.

  [5] 李起鸿,马树枝,马景,等. 骨外固定原理与临床应用 [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8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