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血带协助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发表时间:2011-03-15 浏览次数:415次
作者:陶祥贞,孙付杰,翟喜成 作者单位:山东单县中心医院骨科,山东 单县 274300
【摘要】 目的 探讨驱血带在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手法闭合复位治疗胫骨骨折62 例,男39 例,女23 例;年龄19~56 岁,平均42 岁。术中复位后应用驱血带将骨折部位加压裹紧,维持复位,然后扩髓置入髓内钉固定。结果 51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患者均未行髓内钉动力化,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应用驱血带在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过程中,能有效地维持复位状态。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驱血带;闭合复位;胫骨骨折;髓内钉
胫骨骨折为常见骨折,因髓内钉为轴心弹性内固定,使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是当前的发展趋势[1]。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驱血带协助下闭合复位治疗胫骨骨折62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 例患者,男39 例,女23 例;年龄18~56 岁,平均42 岁。本组病例骨折部位均为胫骨中段骨折,其中横断骨折18 例,斜形骨折21 例,螺旋形骨折10 例,粉碎骨折带有蝶形折块13 例。
1.2 治疗方法
对于闭合性骨折肿胀明显者给予跟骨牵引,肿胀消退后手术。手术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常规应用气囊止血带。驱血后手法复位骨折,胫骨前嵴及内侧面的骨性标志可用来判断骨折对位及对线情况。复位后应用驱血带将骨折部位加压裹紧,维持复位,然后屈髋膝行髌腱内侧切口,牵开髌腱,暴露髌腱后斜坡部位,在斜坡中心或平台下0.5 cm处三角锥开孔,由小至大用不同型号的扩髓装置顺次扩髓,选用直径小一号的髓内钉。插入髓内钉后,去除驱血带,再次触摸骨折端复位满意,安装定位杆瞄准器,拧入远端锁钉,对于横断骨折,可利用打拔器行骨折端加压,再置入近端锁钉,最后可行透视或拍片确认。
1.3 术后处理
术后无需外固定,应用抗生素3~7 d以防感染。次日即可进行踝、趾关节主动活动,术后1~2周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骨折稳定者6~8周部分负重行走,不稳定者8~12周部分负重行走。
2 结果
本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51 例患者获得随访,11 例因为为外地患者而失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患者均未行髓内钉动力化,骨折全部愈合,无髓内钉及锁钉断裂、脱出等现象,无膝踝关节活动障碍。已有45 例患者行内固定物取出术。
3 讨论
对于大多数胫骨骨折特别是稳定性骨折可行保守治疗而治愈,但需要长时间外固定使其愈合。长期外固定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肢体功能康复时间延长,对于患者生活、工作均可产生较大影响,且外固定有骨折再错位、骨折畸形愈合的可能,影响更大。闭合复位对骨折端血运影响极小,能在不加重局部血运损害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内固定,符合BO理念,达到骨折稳定与局部软组织完整之间的平衡。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距胫骨平台6 cm以下及踝关节面5 cm以上之间的各种类型的骨折[2],但对于过远或过近的骨折、长螺旋形骨折、长斜形骨折和断端移位明显的骨折等非透视下闭合穿钉难度大,未包括在本组内。
由于胫骨嵴位置表浅,手法复位容易,但在手术过程中骨折复位后位置难以维持,常常造成骨折端反复错位,不但对骨折端血运造成进一步损伤,也有违BO理念而且手术时间延长,患者及术者暴露于放射线中的时间增加。本方法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应用驱血带捆扎,利用骨折端周围软组织的夹板作用维持其复位,可防止术中骨折端反复错位,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局部血运破坏、术者及患者暴露于放射线下,并减小了助手的劳动强度。对于无C型臂及牵引床的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是否扩髓仍有争议。有人认为扩髓会引起髓腔内血液循环的破坏,影响骨折愈合。但有研究表明扩髓尽管对髓腔内血运有破坏,但血运恢复较快术后8周皮质骨血运恢复正常[3]。我们主张采用扩髓技术,扩髓后置入的髓内钉和骨的接触点增加,有利于骨折对位,提高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扩髓后增大了髓腔,可采用较大直径的髓内钉;髓内钉的强度增加亦可提高对骨折的固定强度。只有骨折端可靠的内固定,才能满足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但对于GustiloⅠ、Ⅱ型开放性胫骨骨折,感染机会增多,不主张扩髓。
【参考文献】
[1]罗先正.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的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4):219.〖1〗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74.〖1〗
[3]刘长贵,罗先正,王宗仁.AO钢板与GrosseKempf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1):739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