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两种不同手术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3-15  浏览次数:408次

  作者:辛兆旭1,李金良2,李昊阳1 作者单位:(1.佳木斯大学2007级研究生,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二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关键词】 肱骨髁间粉碎骨折固定方法;双直重建钢板;Y型钢板

  随着现代化城市交通的高速发展,较严重的损伤大量增加,其中肱骨远端髁间的骨折也逐渐增多。肱骨髁是组成肘关节的重要骨,肱骨髁间骨折损伤程度严重,伤情往往比较复杂,早期处理不当,不仅使手术的感染率大幅增加,在预后及术后功能恢复上也有较大的困难,将影响恢复效果。同时也加重伤者的经济、精神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比较两种固定方法(1.Y型解剖钢板;2.双直重建板)用于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及肘关节功能等情况,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肱骨远端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作出积极有意义的探索。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其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15~77岁,平均36.5岁。左侧42例,右侧21例。摔伤41例,车祸17例,砸伤1例,高处坠落伤2例,机器绞伤2例。闭合骨折55例,开放骨折8例,其中按AO/ASIF分型[1]均为完全关节骨折,即“C”骨折。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5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d,平均3.6d。Y型解剖钢板固定法32例,双直重建板固定法治疗3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Y型解剖钢板固定法

  行鹰嘴旁弧形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腱)舌状瓣入路,显露骨折处后,以复位器械将骨碎片复位,并用Y型解剖钢板及螺钉固定。将肘关节行屈伸及前后旋转,满意后逐层关闭切口并包扎。行石膏外固定。

  1.2.2 双直重建板固定法

  行鹰嘴旁弧形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腱)舌状瓣入路,显露骨折处后,以复位器械将骨碎片复位,并用双直重建板及螺钉固定。将肘关节行屈伸及前后旋转,满意后逐层关闭切口并包扎。行石膏外固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术中比较两种固定方法:Y型解剖钢板硬度较大不易于折弯塑性,遮挡及固定骨折处较困难,增大了手术难度且固定不确实。双直重建板及螺钉固定法则可避免此弊端。按Cassebaum评分标准(优:伸肘15°,屈肘130°,肘关节无症状;良:伸肘40°,屈肘90°~120°,肘关节有 症状;差:伸肘40°,屈肘<90°)详细结果见表1。

  (2)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但双直重建板固定法治疗的患者因为骨折处固定确实,拆除石膏时间早,术后一周即可去除石膏托非负重功能锻炼,因此最终功能恢复较Y型解剖钢板固定法好。表1 两种不同手术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术后功能测定由表1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5)。

  3 讨论

  Y型解剖钢板和螺丝钉固定术是比较成熟的手术术式,缺点是:单一钢板无法完全起到遮挡固定骨折处而使复位处再次移位;Y板俩侧偏短应力偏弱容易折断,其钢板属于平面固定,位于肱骨背侧与骨干平行,抗骨折处张力作用差[2],不利于术后功能锻炼,而早期功能锻炼对肘关节功能恢复起关键性作用[3];解剖板过于坚强折弯困难等。后方入路后双直重建板及螺钉固定法具有①固定确实,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②直重建板较易折弯塑形,能使骨折复位处达到较好的解剖复位效果等优点。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较严重的肱骨髁间粉碎骨折双直重建板及螺钉固定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王满宜,杨庆铭,曾炳芳,等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 社,2003,53

  [2]张爽,李志伟,毕伟,等.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4649

  [3]袁天祥,马宝通,刘林涛,等.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2:25725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