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踝关节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79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11-16  浏览次数:447次

  作者:杨小平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骨科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79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AO内固定技术。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27个月。关节活动功能达到优良73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92.41%。结论 优良的复位加坚固的内固定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踝关节骨折并发症,并能及早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关键词】 踝节;骨折;骨折固定术,内

  我院自2001年1月~2007年8月,采用AO(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79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9例中男34例,女45例,年龄13~78岁,平均46岁。根据Danis-Weber分型,A型36例,B型34例,C型9例。术后随访6个月~7年,平均27个月。

  1.2 手术方法及康复治疗

  便于骨折复位,将外踝、内踝骨折及韧带损伤均暴露出来,清除血肿及嵌入关节内的韧带、游离骨片,冲洗关节腔。应用AO内固定技术,首先将外踝复位固定,具体固定方法根据其损伤状况而定,多数用钢板螺钉固定,也可用张力带固定。再行内踝韧带修补或骨折固定,一般应用螺钉或张力带固定。最后固定后踝,即Wolkmann三角,用拉力螺钉从前内向后外固定。对于下胫腓分离的病例,本组病例中只对有高位腓骨骨折者用皮质骨螺钉行下胫腓固定。

  在本组病例中,行内踝张力带加三角韧带修补加外踝钢板固定9例,内踝螺钉加外踝钢板固定62例,内踝三角韧带修补加外踝钢板固定4例,内踝螺钉加外踝张力带固定4例;行后踝固定27例,下腓胫排固定4例。下胫腓固定螺钉均在术后6周取出。

  本组除4例严重骨折脱位及4例三角韧带修补的病例,术后行石膏托固定患踝3周外;其余病例术后均无石膏固定,并于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病人行患足足趾及踝关节屈伸活动,但不负重,不做内、外翻动作。4周后拄双拐患足部分负重下地行走。8~12周拍片复查后可完全负重行走,并行患踝热敷理疗,以减轻肿胀。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后拍片达到完全解剖复位共75例,占94.94%;其它4例中,有2例为腓骨骨折远端向近端移位2.5~3mm,1例外踝内翻,外倾角减少10°,1例后踝上移3mm。

  本组病例术后伤口Ⅰ期愈合76例,伤口感染、皮肤坏死3例。其中1例为二度开放性骨折,术后1周伤口感染,经换药治疗后痊愈;另1例为骨折严重外翻脱位,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且病人为高龄(77岁)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术后1周出现伤口周围皮肤坏死,继发感染,并导致化脓性踝关节炎,患踝反复红肿。此例患者经取出内固定物、清创、关节持续抗生素盐水冲洗、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敏感抗生素)及石膏托固定治疗,2个月后伤口痊愈,但出现骨性关节炎。

  本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按照齐斌等报道[1]的评分标准:优良73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92.41%。在疗效差的3例中,包括上述术后伤口感染、导致骨性关节炎的1例,术后拍片腓骨骨折远端向近端移位3mm的1例,另1例为内踝骨折块较大,术后骨折达到解剖复位,但术后2年出现了骨性关节炎。本组病例未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要求较高,要保证距骨在踝穴中正确对合。因为距骨外移1mm,胫骨与距骨接触面减少42%,负重时单位面积承受压力增加,以后可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2]。AO内固定技术及其相应的内固定物,可使骨折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保护软组织,并对骨折施以坚强的固定[3]。这是提高踝关节骨折疗效的基础。

  3.1 手术时机

  AO组织认为[3],踝关节骨折在8h以内手术时机最好,有明显水肿或骨折水泡存在时,切开复位必须在软组织情况改善后方可实施。如果病人患踝严重脱位致踝周皮肤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受损,此时如手术会进一步损伤皮肤血运,导致皮肤坏死。因此,对皮肤血运差,或曾严重脱位的患踝可行基本复位后石膏托固定,1周后再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所以,是否立即手术应取决于踝周软组织条件,及踝关节骨折时的脱位状况。

  3.2 下胫腓损伤是否需固定及固定时间

  下胫腓关节间隙>5mm,临床检查下胫腓关节有明显压痛,即可诊断为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4]。但是,是否都需要行下胫腓固定仍有争论。但有高位腓骨骨折时,行下胫腓固定已达成共识。固定下胫腓螺钉的取出时间也有不同看法,或认为术后8~12周取出最佳,或认为下胫腓固定螺钉可与其它固定物一起取出,不必早取[5]。本组病例中2例胫腓螺钉固定,于术后6周将螺钉取出,术后复查下胫腓稳定。

  3.3 后踝的固定

  AO组织认为[3],后踝骨折>25%应行固定。笔者认为应尽可能行后踝固定,这有利于踝关节稳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3.4 术后石膏固定及功能锻炼

  AO组织认为[3],最好术后用石膏托固定4~10天,可暂时取下,行趾、踝背屈活动。Ebraheim等认为[6],在术后先以石膏固定3~6周后,再进行功能锻炼。姜保国等[7]术后不用石膏固定,而是在术后前3天,用下肢静脉泵消除和防止下肢肿胀和淤血。第4天开始使用CPM以帮助功能锻炼,并防止深静脉血栓,10天起嘱病人主动活动踝关节。本组病例中,多数病例未使用石膏固定,并于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但是,行内踝三角韧带修补的病例,应行石膏U型托固定3周,以利于韧带愈合。

  【参考文献】

  [1]齐斌,徐莘香,刘德裕,等.踝部旋前类骨折脱位远期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2):100-102.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40-748.

  [3]Mller ME, Allgwer M, Schneider R, et al. 骨科内固定[M].荣国威,翟桂华,刘沂,等译.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13-423.

  [4]王德民.踝关节骨折脱位112例内固定治疗[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3):527.

  [5]王予德,郑钢,张文安.踝关节骨折脱位32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8,20(8):632,634.

  [6]Ebraheim NA, Mekhail AO, Gargasz SS, et al. Ankle fractures involving the fibula proximal to the distal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J]. Foot and Ankle Int,1997,18(8):513-521.

  [7]姜保国,张殿英,傅忠国,等.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及术后康复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6):435-43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