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空心螺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23  浏览次数:424次

  作者:石聚颖 周嗣盛 丁春发 关瑞祥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二医院骨科,吉林 长春 130061

  【关键词】 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手术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1〕,早期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观点已被广泛接受。手术方法有多种,具体应用仍有分歧。随着手术量的增多,也出现了一些失败的病例。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分别采用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DHS)并术中使用一种自行设计的“角度导向器”治疗77例转子间骨折,本文拟对内固定技术的选择、应用及疗效和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7例患者,男28例,女49例,年龄62~91(平均75)岁。根据Tronzo Evans分类,Ⅰ型29例,Ⅱ型25例,Ⅲ型21例,Ⅳ型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空心螺钉组29例(Ⅰ~Ⅱ型),Ⅰ型23例,Ⅱ型6例;DHS组48例(Ⅰ~Ⅳ型),Ⅰ型6例,Ⅱ型19例,Ⅲ型21例,Ⅳ型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其余71例均为低能量损伤。

  1.2 方法 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于骨科牵引架上进行。术中辅助C型臂X线机透视监控骨折复位,患肢闭合牵引复位,纠正患肢短缩、旋转畸形,恢复颈干角。空心螺钉组取股外侧大转子下纵小切口,行张力区、压力区2枚空心螺钉固定,采用直径7.3 mm不锈钢空心加压螺钉6例,钛合金7.3 mm内六角空心自攻螺钉23例。DHS组手术方法采用135°DHS固定,髋关节外侧入路,具体手术方式采用AO〔2〕推荐手术方法。

  1.3 围手术期处理 两组患者术前均予以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制动,完善相关检查,2~13(平均5)d后手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前0.5 h开始使用抗生素,至术后5~8 d,术后24 h行股四头肌等长功能锻炼。空心螺钉组,术后1 w坐起,开始患肢关节无痛活动功能锻炼。6~8 w扶拐患肢免负重下地,12~16 w骨折俞合后可负重。DHS组,一般术后3 d即允许患者坐起,术后3~4 w扶双拐不负重下床活动,8~10 w后根据X线检查骨愈合情况,逐步患肢负重。12~14 w即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对于严重骨质疏松者均相应推迟负重时间。

  1.4 随访和评估 术后定期随访,1、2、3、6、12、24个月,常规拍摄髋关节正侧位片,评估内容:骨折复位质量;髋螺钉在股骨头颈中位置,有无松动、退钉或滑动超过20 mm、穿出或切割股骨头颈;骨痂生成、骨折愈合情况;有无髋内翻畸形>100°。关节功能评估按黄公怡疗效评估标准〔3〕。

  1.5 结果 术后随访6~24(平均14)个月。空心螺钉组25例(86.2%)内固定成功,4例(Ⅱ型骨折)空心螺钉移位;其中应用不锈钢空心加压螺钉2例,双钉均退出15~20 mm,并有髋内翻>100°;钛空心钉2例,张力区钉退出20 mm、压力区钉退出<10 mm并轻度髋内翻。疗效:优16例(55.2%),良11例37.9%),差2例(6.9%)。DHS组43例(89.6%)内固定成功,其中5例(Ⅱ型2、Ⅲ型3例)髋螺钉在股骨头中的位置向上移位,并轻度髋内翻。失败5例:2例(Ⅲ型)滑动加压超过20 mm,并有髋内翻畸型>100°;2例(Ⅲ型1例,Ⅳ型1例)髋螺钉切割股骨头颈,1例(Ⅲ型)髋螺钉穿出股骨头。关节功能:优19例(39.6%),良24例(50.0%),差5例(10.4%)。

  2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损伤、稳定固定、早期活动、尽快恢复伤前的功能是治疗目标。考虑到老年人体质一般较差,合并内科疾患多,手术耐受性差,手术选择上更强调操作简单,创伤小,内固定确切有效。分析空心螺钉组4例移位、退钉原因,内固定物缺陷:早期采用直径7.3 mm不锈钢空心加压螺钉,钉体为光滑钉栓,钉头部为松质骨螺纹,尾部有外六角细螺纹加压丝帽。发现钉头部松质骨螺纹较浅,把持力差,尾部加压丝帽的细螺纹并不能旋紧于股骨外侧皮质骨,即达不到骨折块间早期加压作用,又不能有效防止退钉。后改用钛合金7.3 mm内六角空心自攻螺钉,可达到骨折块间加压作用。手术操作缺陷:早期采用平行导向器沿股骨颈方向平行钻入2枚导针,拧入相应长度空心螺钉,两钉平行时具有滑动加压的功能,使骨折断面靠拢压紧。临床发现这种滑动功能的存在和不适当的活动、早负重、骨质疏松等因素而发生退钉。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一种“角度导向器”,使钻入股骨头颈的2枚导针之间形成10~15°夹角,下位导针尽量靠下使其指向通过股骨距,钉尖距股骨头关节面下10 mm,再未发生退钉大于10 mm病例,亦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股骨头颈骨质疏松使空心螺钉把持力降低,术中追求过度拧紧空心螺钉,势必造成螺纹周围的骨结构破坏发生脱扣而失去拉力作用,特别是张力区的空心螺钉更容易发生脱扣现象。发生脱扣应植入骨条或骨水泥再拧入空心钉。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其局限性,适用于稳定型,大转子外侧皮质较完整的病例,双钉固定略显稳固性不足,应适当晚负重。若用三枚空心钉内固定则有股骨上段外侧皮质骨折之虑。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等优点,对于高龄、耐受力差者也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DHS为钉板结构,抗弯强度强,具有滑动及加压双重功能,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临床应用最多〔1〕。DHS内固定本身亦存在缺点,操作技术相对复杂,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可出现骨折端错位,髋螺钉的松动、移位或者退出,头颈旋转、头颈切割等现象导致内固定失败。国外报道DHS失败率为5%~12%之间〔4〕,国内学者报道失败率为7.1%〔5〕。本研究中5例(10.4%)内固定失败,5例髋螺钉在股骨头中的位置向上移位,视为失败倾向。骨折固定不稳定是DHS失败的根本原因。分析其中因素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导致骨的力学性能下降,DHS内固定后松质骨和螺钉界面的剪切应力则明显降低,螺钉把持力下降。DHS股骨头颈单钉固定应力集中,抗旋转能力差,骨折越严重,粉碎并移位的骨折块越多,术中复位越困难,而复位不佳,骨折稳定性差,骨折在不稳定状态下所有应力全部集中于DHS钉板上,出现髋内翻、头颈切割、穿钉及拔钉等现象的概率就高。有临床报道,不稳定性骨折占所有失败病例达96%〔6〕。髋螺钉应置于股骨头颈中下1/3偏后方,钉头位于股骨头关节面下方5~10 mm,此处骨质致密。当螺钉位于疏松的股骨头外上方时,易发生螺钉切割骨质而出〔7〕。本研究中2例切割、1例穿出股骨头均存在髋螺钉位置不佳和严重骨质疏松,其中1例女性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测量被髋螺钉切割的股骨头直径为43 mm,是否因粗大的髋螺钉被用于骨骼较小的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螺钉切割头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功能练习不当:DHS内固定后过于强调早期活动功能锻炼,甚至早期下地负重。在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距自身未建立起承担应力时,必然使内植物上应力增大,加剧螺钉切割股骨头颈。有实验表明,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端骨痂没形成以前,行部分负重的功能锻炼是危险的〔8〕。通过本研究病例的观察,空心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内固定操作得当,制定正确的康复计划,避免过早负重,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固定失败,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9.

  2 荣国威,翟桂华,刘 沂,等.骨科内固定〔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995:191-5.

  3 黄公怡,王福权.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84;4(6):349-53.

  4 Reto B,Nikolaus R,Michael B,et al.Clinical result using the trochanter stabilizing plant(TSP):the modular extension of the dynamic hip screw(DHS) for internal fixation of selected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1998;12(6):392-9.

  5 罗从风,朱 越,王 磊,等.459例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结果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3(3):188-91.

  6 章建华,季卫锋,章培建,等.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失败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8):577-9.

  7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18.

  8 刘云鹏,刘万军,杨绍霞,等.股骨转子下复杂骨折内固物选择的物生力学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9):610-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