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
发表时间:2010-05-06 浏览次数:472次
作者:高建清,杨胜武,滕红林,陈雷,王健,叶澄宇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浙江 温州
【摘要】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外侧解剖型钢板在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自2003年7月至2005年8月在我院收住的20例患者在联合硬膜外麻醉情况下行患侧切开复位、股骨近端外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站立及行走等恢复情况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 20例全部获得时间6 个月~2年的随访,根据许学猛等对股骨粗隆下骨折资料的评定标准,20例患者中优12例,良6例,差2 例,优良率达90%。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高位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具有安全可靠、能允许术后早期部分负重等特点,是治疗高位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解剖型钢板;内固定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种极不稳定的骨折类型,骨科治疗比较棘手,由于该部位应力集中,加之粉碎、骨质疏松等原因,极易导致手术内固定的失败,造成短缩、旋转畸形和骨不连等后果,对骨折内固定物要求高。我院自2003年至2005年以来收治20例该病患者,大多采用股骨近端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5岁。受伤原因:车祸15例,坠伤5例。患者骨折后均出现下肢外旋缩短畸形,无神经系统症状,无胸腹复合伤,无肝肾功能异常, 无电解质紊乱,所有患者骨折均为新鲜骨折,髋关节正侧位片提示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骨折前均能行走或扶单拐行走,生活能自理。
1.2 术前处理、手术步骤及术后处理
1.2.1 术前处理:本组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患肢3 kg皮牵引3 d,本组20例均采用蒙太英公司股骨近端外侧解剖型钢板治疗。
1.2.2 手术步骤:本组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取大腿外侧切口,自股骨大粗隆尖沿股骨外髁方向纵行切开皮肤,同一切口纵行切开髂胫束,自股外侧肌起始部后缘或中间纵行切开,暴露骨折部位。使骨折复位后,将钢板紧贴股骨大粗隆及股骨干外侧,钢板头部能覆盖大转子。用持骨器将钢板夹持在股骨上,根据骨折块位置结合钢板放置位置给予骨折块临时固定,防止钢板移位。首先固定骨折上下端,术者穿铅衣在臂机透视下行钢板近端3枚松质骨螺钉经股骨头颈部的骨折块固定。必要时,第4孔也可拧入松质骨螺钉固定小转子。剩余的孔拧入皮质骨螺钉。
1.2.4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 d, 术后3 d开始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等张等长锻炼,术后2周可进行扶拐站立,患肢部分负重。对年龄偏大,粉碎骨折不稳定患者,起床站立活动推迟到4周后。
1.3 评定标准 参考许学猛等对股骨粗隆下骨折资料的评定标准,优:下肢功能活动完全恢复;良:曲髋90o,活动时不痛或者轻微疼痛;差:下蹲受限,跛行。
1.4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均获得良好固定。均获得6月~2年随访时间。术后摄片及髋、膝关节功能复查。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创口愈合呈I/甲,内固定物无松动,骨折端愈合,术后功能锻炼理想,骨折愈合。根据许学猛等对股骨粗隆下骨折资料的评定标准,20例中优1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达90%。
2 讨论
Fielding[1]认为股骨粗隆下骨折一般是指小粗隆下方7.5 cm以内的骨折,由于该部位具有特殊的生物力学特性,特别是内侧骨皮质是压应力和内翻应力高度集中区,极易导致内固定失败造成内翻、旋转和短缩畸形。所以粗隆下骨折为不稳定骨折,故在手术治疗中对其生物力学特点的认识和选择内固定方法显得格外重要。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内后侧碎骨片的连续性是很重要的环节,它承担生理负重,阻止内翻移位和股骨头后倾。许多学者认为髓内钉或Gamma钉系列植入位置更靠近股骨内侧,应是治疗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理想方法[2,3]。但髓内钉或Gamma钉系列操作相对复杂,对不稳定骨折存在穿钉困难,特别是对于髓腔狭小、骨质疏松严重病例易造成股骨干骨折,并使碎骨片分离,不利于解剖复位及愈合[4]。
DHS亦称加压滑动鹅头钉或Richards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开始采用的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对于粗隆间骨折,由于其牢固性可靠,设计合理,手术操作传统、简明,临床效果好而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对于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由于其抗旋转作用不如经股骨“品”字松质骨螺钉,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无可塑性对于骨折端造成重新移位给手术带来难度,加之DHS对于股骨颈创伤大,不是临床医生的最佳选择。
股骨近端外侧解剖型钢板加工成舌形,上端近股骨颈呈倒“品”字分布松质骨螺钉孔,距离最下孔约1.5 cm左右松质骨螺钉孔,中段有动力型螺钉孔根据术中调整其入钉范围,远端根据粉碎性骨折范围长短选择不同长度的钢板或者钉孔,解剖型钢板与股骨近端相吻合,近端大粗隆外侧部分呈S型,“品”形分布的螺钉孔穿入3枚髋部加压螺钉经股骨颈达股骨头内,形成髓内的立体固定,亦是分荷负重且具有良好的抗旋作用,中段动力型螺钉槽宽度为3 mm,长度为5 mm,钢板总长度为25至40 cm不等,厚度为3 cm,具有抗压,抗弯,抗扭转等抵抗应力作用[5]。
股骨近端外侧解剖型钢板属于钉板结构内固定物,是根据股骨近端特定干骺端-骨干解剖形态定做,充分考虑该部位骨折生物力学特点,特别适合股骨粗隆部-股骨干骨折,即股骨粗隆下骨折的骨折内固定。其特点包括: ①充分考虑股骨干骺端- 骨干骨折的各种生理稳定因素;②与股骨近端干骺端-骨干解剖相匹配;③使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变得简单。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的近端有3枚松质骨螺钉成倒“品”字形经过股骨颈成三维结构固定, 对骨折近端有较强固定,这有利于患肢的早期活动或是早期负重,而且钉板为分体,连接灵活,操作简单。相对来说,DH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其骨折近端只有鹅头钉固定,抗旋转及负荷力量弱,而且鹅头钉尾端往往穿过骨折线位置,大大降低骨折近端有固定的力度,患肢的早期活动或是早期负重极易产生股骨近端内翻畸形或鹅头钉滑脱。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尽管有较好的生物力学作用,允许患肢的早期活动或是早期负重,但费用较大,很难广泛推广。同时,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便于小转子的复位及固定, 小转子的复位及固定保证股骨近端内侧皮质完整性,增强股骨近端负荷力量,有利减少钉板张力,降低髋内翻发生机会。小转子骨折未复位所造成股骨近端内侧骨缺损导致内固定物所承受张力比小转子骨折复位完整者大5~10倍。因此,小转子的复位及固定是极其重要的, 小转子骨折未复位及固定应延长早期负重的时间[6]。
【参考文献】
[1] Fielding WJ.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J].Clin Orthop,1973,92:86-88.
[2] 孙华成,臧鸿声,谭军. 四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J ]. 中华骨科杂志,1997 ,4 :224-225.
[3] Richard F. Kyle.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part of the femur[J]. J Bone and Joint Surg(Am),1994,76:924-925.
[4] Radford P J .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theDHSand the Gamma locking nail [J]. J Bone and Joint Surg(Br) ,1993 ,75 :789-790.
[5] 李珍生,李康华. 三维接骨板结合加压螺钉系统( TDP&CS) 的研制和生物力学比较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17 (4)∶421-424 .
[6] 莫新发,卓新明,等.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8):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