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局部注射治疗狭窄性腱鞘炎

发表时间:2010-04-19  浏览次数:458次

  作者:詹龙新  作者单位: 323406 浙江松阳,松阳县古市医院

  【关键词】 狭窄性腱鞘炎

  狭窄性腱鞘炎是骨科门诊常见病,治疗方法有多种,如局部注射、早期固定制动、针灸、手术。笔者多年来采用改良的局部注射方法,便于操作,提高了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狭窄性腱鞘炎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25~62岁,病程5~150天,示指23例,中指8例,环指3例,拇指15例,桡骨茎突11例,55例就诊时有疼痛,16例有弹响,3例就诊时仅有弹响、手指活动功能受限而无疼痛。全部病例均有局部压痛,2例2年前曾行类固醇注射治疗。

  1.2 治疗方法 药物配置:2%利多卡因1ml+醋酸泼尼松龙1ml(或曲安奈德1ml)共2ml。穿刺方法:用7号针头的注射器在压痛点远侧进针,针头斜面向下,与肌腱成30°~45°角,对准肌腱中部,指向近端,快速刺入,深达肌腱,再缓慢将针头向前推进少许。推注药物无阻力,说明针头在肌腱与腱鞘之间,有较大阻力药物推注困难,说明针头在肌腱内,这时边维持一定压力边退针,如果感觉到压力突然减轻,表明针头已退至肌腱与腱鞘之间,注药1~1.5ml,注药后多数患者可沿肌腱形成条状肿物。注射7~10天后仍有疼痛者,再注射1~2次,治疗期间适当活动,避免过度活动,随访6个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疼痛消失,手指活动自如。好转:经2~3次注射,症状体征已明显消失,但有时仍有轻度疼痛,活动受限;无效:疼痛无明显减轻,弹响仍存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复发:治愈3~6个月后又出现症状者。

  2.2 治疗结果 治愈57例,治愈率95.0%;好转3例,占5.0%;无效0例;复发4例,占6.7%。一次注射治愈42例,占70.0%;二次注射治愈12例,占20.0%;三次注射治愈3例,占5.0%。总有效率10%。

  3 讨论

  腱鞘炎系因腱鞘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频繁活动引起肌腱与腱鞘过度摩擦,尤其在一些骨性隆起部位更加大了这种机械摩擦力,这种机械刺激可使腱鞘在早期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反复创伤或迁延日久,腱膜、肌腱发生慢性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粘连,肌腱变性、变形等[1]。治疗目的是消除腱鞘的炎症性反应和增生、肥厚、粘连,恢复肌腱、腱鞘的正常形态。醋酸泼尼松龙为中效、曲安奈德为长效的糖皮质激素,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消除水肿、抑制炎症和结缔组织增生,减轻腱鞘、肌腱肥厚、粘连。由于腱鞘为一很小的腔隙,而注射疗法的关键是药物能否准确无误的注入腱鞘内,笔者采用的方法较易做到这一点[2]。方法是:注射时针头朝向近端是易于操作,针头斜面向下并与肌腱成30°~45°角,可使针头刺入时沿肌腱表面滑行,不易进入肌腱,在压痛点稍远处进针,是因压痛点是病变处,狭窄最严重,腔隙最小,此处进针,针头相对不易留在腔隙内,穿刺应避免侧方进针,以肌腱正前中点最佳,为准确判断肌腱正中点,术者可用右手指按住病人患指末节,嘱病人屈曲手指对抗,左手触摸压痛点稍远处肌腱前方,可触及突起的肌腱,反复几次,多能判明最佳进针点,桡骨茎突腱鞘炎可使病人拇指充分外展,使拇长展肌肌腱突起而判明进针点。

  注射治疗疗效不佳的原因:(1)药物注射部位不准确,没有把药物注入腱鞘腔隙内,部分病人注射后疗效不显著,多与此有关。(2)治疗后没有很好预防是造成多次注射治疗和复发的主要原因。

  病程较长者以长效药物曲安奈德为佳。药物浓度太大或者注入量太多,可使部分病人在注射后出现数小时的患处疼痛加重。

  【参考文献】

  1 冯兰馨,冯克一.注射外科学.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9.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87-158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