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微创治疗不稳定性前臂双骨折76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0-04-08  浏览次数:521次

  作者:范相成,邵向明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关键词】 尺桡骨骨折

  尺桡骨骨折是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的骨折。自1999~2005年,共计有76例不稳定性前臂骨折患者接受了克氏针与长臂石膏联合治疗这一方法,经6~12个月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男58例,女18例;年龄17~65岁,平均33岁。摔伤23例,车祸伤41例,坠落伤7例,砸伤5例。左侧46例,右侧30例。横断型骨折21例,螺旋型19例,粉碎性22例,长斜型1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端有明显侧方、成角及重叠移位。就诊时间1~5d。

  1.2 治疗方法 第一步,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患者仰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屈肘90°,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于桡骨远端背侧结节处将一合适的克氏针钻入桡骨远折段,X光机透视下使克氏针穿至骨折端时暂停。手法复位,维持对位,将克氏针钻至桡骨头处,剪断针尾埋于皮下。同理于尺骨鹰嘴后侧中点处将合适的克氏针钻入尺骨近段骨髓腔,手法复位,维持对位,继续将克氏针穿至尺骨远段髓腔中足够长度,剪断针尾埋于皮下。对于难复位的前臂骨折可行小切口开放复位,本组有6例桡骨和4例尺骨进行了小切口开放复位。拍片复查示骨折达临床愈合后可拔除克氏针。第二步,石膏外固定。闭合穿针固定后,患肢行长臂石膏前后托固定,近至肘横纹上10cm,远至掌指关节,屈肘90°。前臂上段骨折固定前臂于旋后位,中段骨折中立位,下段骨折前臂旋前位,腕关节功能位固定,患肢悬吊胸前。注意观察患肢末稍血液循环,预防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适当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一般6周后拆除石膏,逐步进行前臂功能锻炼。第三步,药物治疗。术后适当应用抗菌素,前3周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和口服愈伤灵胶囊治疗;中后期以接骨续筋,口服接骨七厘片5周。

  2 结 果

  本组76例得到3~9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按第5版《外科学》教材制定的骨折愈合标准[1] ,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6~16周,术后肘、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

  3 讨 论

  对于不稳定性尺桡骨双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方法往往难以奏效,临床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此方法虽然能获得解剖对位和坚强内固定,但增加了组织损伤,破坏了骨折端血供,容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2] 。且需二次手术,明显增加患者痛苦。手法复位后利用合适克氏针进行髓内固定,可以保证骨折端的良好对位对线,再辅以长臂石膏前后托外固定,可以有效克服骨折端的旋转移位。术后配合中药内服起到活血化淤、续筋接骨的功效,促进了骨折的早期愈合。此法对组织创伤极小,骨折固定牢靠,病程短,效果好[3] ,费用低,不需二次手术。

  临床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新鲜的闭合不稳定性尺桡骨双骨折是本疗法的绝对适应证。软组织损伤不严重的小伤口开放骨折也可采用此法治疗。尺桡骨的多段骨折及陈旧性骨折不在此治疗范围;b)手术时机应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的5~7d,此时易复位;c)选择合适的进针点及控制好进针的方向。桡骨的进针点为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桡骨侧缘,进针时克氏针应向尺背侧倾斜15°~30°,针尖进入骨质约0.5cm后,边进针边向掌尺侧按压针尾,直至沿桡骨远端的纵轴线进针,使克氏针进入远折段骨髓腔。克氏针压得太早则易自骨皮质滑脱,压得太晚则克氏针易穿透桡骨远端内掌侧骨皮质。尺骨的进针点为尺骨鹰嘴顶点远端0.5~1.0cm,插入后沿尺骨近端的纵轴线进针即可进入近折段骨髓腔;d)术后7~10d更换石膏,以防止石膏松动而骨折移位,外固定时间不可短于6周;e)术中尽可能减少X线的使用,过多的使用将会对医护人员造成过多伤害,复位有困难时及时行小切口开放复位。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6.

  [2]李振清,刘新各,赵伟东.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原因[J].中医正骨,2003,15:38.

  [3] 朱通伯.治疗长管骨闭合性骨折一定要开刀吗[J].中国骨伤,2002,15:64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