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髋臼及骨盆骨折的治疗评估(一)

发表时间:2009-06-26  浏览次数:724次

作者:纪斌平,韩晓鹏

作者单位: 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6        

  髋臼及骨盆骨折的治疗长期以来就是创伤外科医生较为棘手的课题。随着对其功能解剖与内固定技术等多学科研究的深入,手术技术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有效评价也显得更加重要。目前,关于髋臼与骨盆骨折的疗效评价在临床上有多个标准同时在使用,选择合理有效的方式,在统一标准下进行评估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髋臼与骨盆在解剖上属统一体,但在功能和治疗侧重上则各不相同。本文对髋臼与骨盆骨折的治疗评估分别进行综述如下。

  1  髋臼骨折的疗效评价

  髋臼骨折是累及髋关节面的严重创伤。作为参与负重的关节内骨折,治疗的目的是重建髋臼,恢复关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进行疗效评估时也均围绕着髋关节功能进行。20世纪中期,伴随着髋关节成型术的开展,出现了很多种髋关节评估标准,这些标准同时也被常用于髋臼骨折的治疗中。1931年,Ferguson等提出了从疼痛、活动范围和行走能力三方面调查的评分办法[1],每部分满分6分,三项相加得出总分。后来包括Judet[2]和Charnley等不少学者在该评分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将其作为人工假体的评价标准。法国学者D′Aubigne[3]也以此为基础改良并将该标准用于髋关节手术的治疗评估中(见表1),后来由于Letournel等[4]在其髋臼骨折的经典文献中使用而得到广泛应用。它将三个方面分别给予0-6的等级评分,6分为正常,满分18分。他认为疼痛和行走是更有价值的指标,而活动范围较次要。Matta等[5,6]对此评分进一步改良作为髋臼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见表2)。该标准取消了0分,仍为每项最高6分,满分18分。在概念表述和活动范围测量方面有较多改变,将原先仅涉及屈曲和外展改为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和旋转活动度的总合。并根据分数进一步分为优、良、可、差四级。该标准也得到了广泛使用。此外,美国的骨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于1968年也提出了髋关节评价标准[1](见表3),它根据疼痛、活动能力和范围分为优、良好、中等、差和失败五个等级。该标准使用简便,但指标设计较粗糙,缺乏量化指标。

  表1  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估分级标准 略

  表2  Matta髋臼骨折功能评级 略

  表3  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评估标准 略      英国的Pearson等[7]1962年在分析涉及髋臼的骨盆骨折病例基础上提出了疗效评级方式,分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三部分,每部分分别给予0~4分,三者相加满分为12分。这是较早用于髋臼骨折的评定标准,也是较早结合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估的方式,但在以后应用中并不常见。1969年美国学者Harris[8]发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评分标准(见表4),他用该标准对39个继发于髋关节脱位和髋臼骨折的创伤性关节炎行关节成形术的髋关节进行了评估。该标准由疼痛、功能、活动度和畸形四方面组成,总分100分,它更侧重于对疼痛指标的评价,而活动度与畸形分值较低。目前被广泛用于髋关节置换的疗效评估,在髋臼骨折中也有一定使用。

  表4  Harris髋关节评估系统 略

  表5  Matta髋臼骨折X线评级 略

  作为关节内骨折,研究已经证实,髋臼骨折复位程度与预后直接相关。Matta等制定了影像学评估标准[6,9]。他的骨折复位分级为:在标准三位片上任意一处(前后位、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最大骨折移位0~1 mm为解剖复位,2~3 mm为满意复位,>3 mm为不满意复位。同时他还建立了随访时X线评估标准[5,6],根据创伤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程度分为优、良、可、差四级。后来[9]他对这一标准进行修正(见表5),明确了关节间隙狭窄程度等指标,为影像学评估提供了依据。他的研究显示,解剖复位可以保留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 Andersson G.Hip assessment:A comparison of nine different methods[J].J Bone Joint Surg (Br),1972,54(4):621625.〖1〗    [2] Judet R,Judet J.Technique and results with the acrylic femoral head prothesis[J].J Bone Joint Surg(Br),1952,34(2):173180.〖1〗    [3] D′ Aubigne RM.Reposition with arthroplasty for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in adults[J].J Bone Joint Surg (Am),1952,4(1):2229.〖1〗    [4] Letournel E.Acetabulum fractures: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0,(151):103.〖1〗  [5] Matta JM,Anderson LM,Epstein HC,et al.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6,(205):230240.〖1〗    [6] Matta JM,Mehne DK,Roffi R.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Earl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6,(205):241250.〖1〗    [7] Pearson JR,Hargadon EJ.Fractures of the pelvis involving the floor of the acetabulum[J].J Bone Joint Surg(Br),1962,44(3):550561.〖1〗    [8] 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Am),1969,51:737755.〖1〗    [9] Matta JM.Operativ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s through the ilioinguinal approach:a10year perspective[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4,(305):101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