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14  浏览次数:742次

  作者:张亚斌 庞仲辉    作者单位:710043陕西省建材医院骨科(西安)

  【摘要】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加中空松质骨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动力髋螺钉加中空松质骨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48例。结果:148例病例获随访,术后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动力髋螺钉加中空松质骨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高,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防止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中空松质骨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关键是降低死亡率和髋内翻发生率。常见死亡原因有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及肺栓塞[2]。我院2001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加中空松质骨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4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148例,男82例,女66例,年龄48~84岁。按照Evan分型:Ⅰ型17例,Ⅱ型34例,Ⅲ型63例,Ⅳ型23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受伤原因:摔伤97例,车祸46例,砸伤5例。合并心脏病8例,高血压5例,糖尿病4例,截瘫1例。入院后给予伤肢胫骨结节骨牵引或皮牵引5~7天,治疗合并症病情平稳。明确无手术禁忌证,评估手术耐受情况,术前1天预防应用抗生素。       手术方法:手术在伤后5~7天进行。采用硬膜外麻醉后仰卧于骨科手术牵引床上。取股骨上段外侧直切口,牵引外展内旋复位。C型臂X线透视下对位好,从大转子下2cm向股骨颈内钻入导针,扩孔,攻丝,拧入髋螺钉,连接套筒钢板于股骨外侧,拧入皮质骨螺钉。在髋螺钉上方大转子上向股骨颈内与髋螺钉平行钻入导针,透视对位好,扩孔,拧入中空松质骨螺钉。冲洗后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术后应用抗生素及积极治疗并发症,加强护理。行下肢肌肉舒缩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床上功能锻炼4周后行CPM锻炼并扶拐下床行走[3]。       疗效评定标准[4]:①优:患肢无疼痛,生活自理,功能大致正常;②良:患肢轻微疼痛,外出扶拐,生活基本自理;③差:患肢疼痛,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       结果        本组患者按标准[4]评定治疗效果,优68例,良73例,优良率95.3%。2例出现退头钉,3例出现侧板松动,1例出现螺钉断裂,经过牵引、制动、延期负重,全部愈合。148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位置良好。全部病例获0.5~3年随访,术后4~6个月全部愈合。无髋内翻发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基本已被放弃。保守治疗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并发症多,引起褥疮、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死亡率增高。随着各种内固定术的广泛开展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适应证的范围扩大,患者原有的一些慢性疾病不再成为手术禁忌,相反正是这些慢性疾病的存在,使患者更不宜较长时期卧床,而手术治疗就成为更好的选择。本组病例中很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但没有因手术刺激而使病情加重或恶化的。所以我们主张在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下,均应积极手术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折治疗的AO原则经过长期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骨折的生物学固定,即生物学接骨术(BO)原则,其核心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断端及其周围的血供。采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已经是一种较成熟的手术方法[5],可用于所有类型的粗隆部骨折。具有术中静力加压及负重时动力加压的双重作用,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实现了骨-骨的力传递,减少了内固定金属的承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内固定应力遮挡效应,利于骨折愈合。       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方法,进入股骨头内对近端骨折块获得最大把持力,髋拉力螺钉套筒和侧方钢板连为一体,使骨折远近端得到坚强的固定,钢板角度135°,可有效防止髋内翻。中空松质骨螺钉通过大转子向股骨头方向有效控制股骨头颈的旋转。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术中应尽量将小转子骨块复位固定,达到内后侧骨皮质支持部位的解剖复位,对骨折稳定和愈合至关重要,能有效防止术后髋内翻的发生。       DHS若操作不当,也可产生加压螺钉穿透股骨头,钢板、螺钉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手术良好复位及复位后可靠内固定,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成功的关键[6]。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骨缺损时要尽可能一期植骨,内后侧皮质严重粉碎时,内固定后内侧常有间隙,以植骨为宜[4]。必要时患肢牵引、制动、延期负重。       对老年或卧床时间较长者、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可不用丝锥攻丝,尽可能一次性完成髋螺钉的拧入,以免引起内固定不稳。对于高龄尤其是有股骨近端严重骨质疏松、粉碎移位明显或骨缺损的患者,应行人工关节置换[7]。       术后处理如术中见动力髋螺钉固定坚强有力,骨折端稳定,可不用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8小时后使用CPM机,1次30分钟左右,逐渐增加时间及角度,6~8周后可扶拐下床,逐渐负重活动,但必须避免摔伤。

【参考文献】   1 胥小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77-678.

  2 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87-588.

  3 徐生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67例临床分析.临床骨科杂志,2000,3(4):281-283.

  4 刘宏平,王君.用DHS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实用骨科杂志,2007,13(7):431-433.

  5 卢世壁,王继芳,王岩,等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0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60-2762.

  6 郭金刚,田敏,廖可国,等.130度角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误和并发症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3):299-300.

  7 李毅,姚建锋,张育民,等.L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实用骨科杂志,2007,13(10):591-593.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