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脂肪瘤致双侧踝管综合征1 例

发表时间:2009-05-25  浏览次数:1000次

作者:王小健

    作者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山西 太原 030012       【关键词】  脂肪瘤

    患者,女,56 岁,因双侧内外踝下肿块伴局部酸困疼痛10个月就诊。患者于4年前发现左侧内踝下无明显诱因出现一小肿块,稍有压痛,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发现左足外踝及右足内外踝处均出现同样肿块。进10个月来,在行走时出现双踝疼痛、酸困,双足内外肿物压痛明显,双足足底足趾麻木、烧灼感,行走后加剧。查:左外踝下肿物约2 cm×3 cm,内踝下肿物约4 cm×5 cm;右外踝下肿物约1.5 cm×3 cm,右内踝下肿物约4 cm×6 cm 。局部皮肤无发红及色素沉着,浅表未见静脉怒张,皮温不高,未触及明显搏动,质地较韧,边界较清,基底部宽,不易推动,压痛明显。左侧踝管Tinel征为阳性,右侧为阴性,双侧足底感觉减退。双侧踝关节X线片示未见骨与关节明显异常改变。术前诊断:双足内外踝肿物并双侧踝管综合征。

    连续硬外麻醉下行双侧内外踝肿物切除、踝管松解术。术中见双足内外踝肿物包膜均不完整,与周围组织粘连较多。“Z”形切开屈肌支持带打开踝管,可见屈肌支持带稍增厚,踝管内可见胫神经无明显压迹,约1.5 cm长变细,表面光泽差,质硬,两端轻度水肿,显微镜下作胫神经外膜松解,左侧胫神经见到实质即刻彭出。错位缝合屈肌支持带以增大踝管容积。术后予抗炎、营养神经对症处理。肿物病理诊断为脂肪瘤。2 d后患者自诉足底轻松,1周后下地行走,诉双踝部酸困感消失,双足底、足趾麻木感明显改善。随访1年无不适。

    讨    论

    踝管位于内踝部,由屈肌支持带、内踝及跟骨结节构成。内容物由前外向后内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各种原因引起的踝管容积变小或踝管内容物增多都可产生对胫神经的压迫而出现临床症状。常见原因有[1]:软组织感染、足外翻、扁平足及踝关节炎症、局部腱鞘囊肿、脂肪瘤、胫后静脉淤血曲张、趾长屈肌低位肌腹、距跟融合、骨刺、骨折愈合期间骨痂压迫或骨折畸形愈合等。临床表现主要有[2]:足底麻木、疼痛,足弓低平或消失,足跖侧痛,温觉及触觉减退,内踝区肿块,局部Tinel征阳性。肌电图检查可有胫神经传导速度延迟。本病例术前由于肿物活动度小,曾怀疑腱鞘囊肿,但又考虑到患者无明显外伤史,且是双侧内外踝均出现肿物,考虑瘤性肿物的可能性较大。术后病检证实是脂肪瘤。这种由脂肪瘤致双侧踝管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罕见。

 

【参考文献】[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928.

[2]刘志刚,于光,林泉.踝管综合征的诊治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11):1095109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