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09-05-25  浏览次数:944次

作者:马永江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其治疗方法包括牵引保守治疗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牵引保守治疗因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生命危险。因此,股骨转子间骨折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近年来根据AO原则及骨科新进展而设计的动力髋螺钉(DHS)在临床应用中效果突出,已逐渐成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标准内固定物[1]。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6年6月,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6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46 例,男18 例,女28 例;年龄29~78 岁,平均62 岁。致伤原因:低能量损伤(如行走、摔伤)37 例,高能量损伤(如车祸、高处坠落)9 例。骨折按AO分型,A1型24 例,A2型18 例,A3型4 例。其中1 例为陈旧骨折,余为新鲜骨折。合并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肺气肿等内科疾患23 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胫骨结节牵引,3~7 d手术。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治疗内科疾病,对手术及麻醉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在全麻或连硬麻下施行手术,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在C型臂下达满意复位后,取股骨上段外侧纵形切口,显露大粗隆及股骨干上段,在透视下选定导针进针点(约在大粗隆下2 cm),与股骨干成135°钻入定位导针,沿股骨颈中心轴线到达股骨头。透视下导针位置满意后钻孔和攻丝,根据定位导针选择合适长度的DHS并拧入,螺钉的全部螺纹必须位于骨折线的近侧。拔出导针,安装套筒钢板,使之与外侧骨质贴合,用螺丝钉把侧板固定于股骨干上,最后把DHS拧紧。部分患者在DHS上方平行DHS上1枚松质骨拉力螺钉,深度同DHS,防止旋转。术后根据情况放置或不放置负压引流。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抗凝剂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术后2~3 d鼓励患者坐起,在床上行患肢肌力锻炼,并逐渐增加活动量,同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和褥疮,多饮水促进排尿,预防泌尿系感染。术后4~6周,扶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活动。

    2  结    果

    本组46 例,无一例死亡。手术时间50~140 min,平均90 min;住院时间14~23 d,平均17 d。大部分患者住院期间即给予指导功能锻炼或CPM辅助功能锻炼,并嘱其定期复查(包括X线片复查)。随访时间3~24个月,随访时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评分系统[2]进行评分:优(55~60分)37 例,良(45~54分)6 例,差(35~44分)3 例,失败(小于35分)无。所有骨折均愈合,有1 例出现轻度髋内翻,髋螺钉在股骨头内向外上方切割移位,在术后3个月首次复诊时发现,已负重行走,经卧床休息限制负重后,切割移位未再加重,骨折愈合。术后其他并发症:浅表感染1 例(经清创、换药后愈合),肺部感染2 例,下肢静脉血栓3 例,均给相应内科保守治疗后治愈。

    3  讨    论

    股骨转子间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由于股骨干的纵轴线与下肢的负重线之间存在着角度(股胫角),该处做为负重及上部力量向下传导的枢纽区域,存在着潜在的剪力和扭转应力,因此易发生骨折,所以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由于老年患者多,致病原因多为低能量损伤,即外力不是很大的滑跌伤或低处跌落伤,本组占80.4%,这与青壮年发生于高能量的高处坠落伤或交通事故不同。股骨转子部血循环丰富,骨折接触面很大,非手术治疗也能使骨折愈合,但是传统的长期卧床牵引有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使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较高。有学者统计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发现,手术治疗的病死率为0.83%~0.9%[3],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合并并发症,病死率高达35%[4];并且由于牵引治疗固定不可靠,易出现髋内翻、下肢外旋畸形、短缩畸形。因此,从以上情况考虑,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无手术禁忌证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均应积极手术内固定治疗,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防止长期卧床引起的致命性并发症。

    DHS是通过较粗的拉力螺钉及带套筒的侧方钢板,将股头颈与股骨干固定为一体,既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又有静力和动力加压及张力带作用,套筒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的压力直接传导至骨而非内固定物,可以使骨折沿滑动的股骨颈螺钉移动而嵌压,使骨折稳定并且使断端有应力刺激而促进愈合。器械简单有效,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因此采用DHS内固定为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公认方法[5]。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DHS为代表的髓外固定系统,二是以Gamma钉、PFN为代表髓内固定系统。因DHS抗扭转力与髓内固定相比较弱,因而多用于AO转子部骨折分型中的A1型和部分相对比较稳定的A2、A3型,而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多推荐使用髓内固定系统。与DHS相比较,髓内钉承受应力的轴心内移,抗疲劳能力强,髓内钉与螺丝钉交界部弯力矩小于钢板螺钉交界部,抗弯能力强,更适用于反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当然,如Goldhagen等对Gamma钉和DHS进行比较性研究发现[6],二者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放射照射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愈合率相似。本组疗效差的2 例均属于不稳定型骨折,说明DHS在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中应慎重。

    DHS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做好充分术前准备: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多合并一种或几种内科疾病,术前要充分了解病人各器官的功能情况以及对麻醉的耐受程度,积极治疗,提高手术安全性。b)手术在X线监视或C型臂电视监视下进行,尽量做到正侧位均复位满意,复位以后将患髋转子下垫起,使股骨颈处于水平位,这样在打入定位钉时可不顾及股骨颈前倾角而保持水平位进钉。e)髋螺钉的位置是DHS内固定成功与否的关键:髋螺钉应放置在股骨头颈的中心或稍偏下的位置上,一方面置于股骨颈的中心可以很好的维护复位后的位置,防止偏心所引起的旋转移位,并且由于张力骨小梁和压力骨小梁交叉在股骨头中心,所以股骨头颈中心骨质最致密,具有较强的把持力;另一方面,在特殊情况下股骨颈上1/3可加用1枚松质骨螺钉固定,以增强髋螺钉的加压及抗旋转作用,螺钉尖距关节软骨小于10 mm。尖顶距(TAD)最早由Baumgaertner提出,通过研究发现,当TAD值大于30 mm时,切割脱出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Baumgaertner建议髋螺钉放置时TAD值越小越好,至少小于25 mm[7]。TAD值是正侧位X线片螺钉尖距股骨头顶的距离,TAD值越小,髋螺钉偏离股骨颈、头中心轴的距离越小,螺钉尖越接近股骨头活动中心,这样旋转力矩小,股骨头相对不易绕髋螺钉旋转摆动,切割脱出的概率就低。d)小转子的处理:DHS固定钢板位于负重线外侧,内侧皮质骨的任何缺损,所致内翻应力加于内固定物上,可导致螺钉的切割股骨头、钉板相接处折断或钢板处螺钉滑出。国内徐莘香等[8]认为,骨折内固定一定要固定压力侧骨碎块,否则易导致内固定失败。小转子及内侧皮质骨碎块为压力侧骨块,如不固定,肢体负重时失去支撑,易导致内固定失败出现髋内翻。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小转子的处理逐渐重视,认为小转子的复位固定对恢复股骨矩对应力的支撑作用,避免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DHS近端钉孔设计为可使螺钉在冠状面向近端成角达45°,向远端成角达26°,在矢状面上向前或向后达14°,当后内侧存在大的骨折块时,可利用DHS近端螺孔通过螺钉行骨折块间固定,或另加1枚拉力螺钉由股骨前侧向后倾斜45°打入固定骨折块。本组因注意小转子的复位固定,只有1 例出现轻度髋内翻。e)术后康复:术后功能训练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必要手段,DHS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的目的在于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在坚强内固定的基础上进行下肢的肌肉训练和髋膝踝的关节锻炼。我们制订了相应的围手术期康复训练计划,早期以消除下肢水肿、预防下肢血栓为主,继使用CPM锻炼,使患者在不负重的条件下达到髋、膝、踝的生理活动度,然后根据骨折类型和随访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下地负重时间。f)本组1 例髋内翻的原因:由于髋关节的力学和解剖特性,股骨近端始终具有内翻倾向,并且髋关节远离躯体中心线,因杠杆关系传递到股骨头的力可为上半身体重的3倍左右,如果患者上半身体重增加10 kg,那股骨头受力将增加30 kg,引起骨折内翻的力相应增加,所以肥胖患者的骨折内翻倾向远大于正常体重者。当螺钉与松质骨的切割应力增加时,松质骨的质量对切割力的抵抗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年女性存在着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这两种骨质疏松对于年龄超过70 岁的女性来说,其骨的质量、强度明显低于同龄男性。本组1 例切割移位髋内翻就是高龄肥胖女性,该例患者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良好。之所以出现螺钉切割移位髋内翻,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考虑原因是骨质疏松、肥胖体重增加,使抗切割力减弱,骨折内翻应力增加,再加上患者不遵医嘱,过早负重行走,随访不及时导致手术并发症。所以我们认为,对于复位固定良好的老年肥胖女性,除治疗骨质疏松外,应当延迟负重行走时间,缩短随访摄片间隔,如发现螺钉在股骨头内有移动,应及时禁止负重行走、卧床休息直至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1]李立钧,陈统一.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24(4):222224.

[2]Hedlund R,Lindgren U.Traurma type,age,and gender as determinants of hip fracture[J].J Orthop Res,1987,5(2):242246.

[3]王福权,路奎元,张华俦,等.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106例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10(1):1416.

[4]Koval KJ,Aharonoff GB,Rosenberg AD,et al.Hip fracture in the elderly:the effect of anesthetic technigue[J].Orthopedics,1999,22(1):3134.

  [5]沈洪兴.骨创伤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24(4):243247.

[6]卢世壁.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36.

[7]Baumgaerner MR,Curtin SL,Lindskog DM,et al.The value of the tipapex distance in predicting failure of fixation of peri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hip[J].J Bone Joint Surg(Am),1995,77(7):10581064.

[8]徐莘香,刘一,李长胜,等.当前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20420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