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缪刺法加梅花针络刺腧穴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

发表时间:2011-07-11  浏览次数:423次

  作者:张群保 作者单位:471000 河南洛阳,洛阳巨龙通信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针灸按摩科

  【摘要】   本文运用缪刺法是根据经脉有左右相交相会,左注右,右注左的理论依据,采用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上病下治,运用梅花针络刺面部腧穴与远端缪刺相结合的交错针刺方法,用于治疗面瘫,从而起到疏导经脉,祛瘀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作用,使面部神经组织的缺血、水肿和受压现象得以消除,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

  【关键词】 面瘫,缪刺法,梅花针络刺,穴位按摩

  近年来,笔者运用缪刺法加梅花针络刺腧穴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并验证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男75例,女25例,男女患病之比为3:1;年龄最大70岁,最小16岁,以25~45岁发病居多75例,占75%;右侧面瘫65例,左侧面瘫为35例,右侧发病率明显高于左侧;病程最长为20天,最短者2天;治疗次数最长者35次,最短者15次,平均25次治愈。以上病例的诊断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2 治疗方法

  1.2.1 缪刺法 缪刺法是一种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针刺方法。患病1周内采用缪刺健侧颊车、地仓、头维、风池等穴,以调头面部经气,远端循经缪刺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以调本经的经气,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操作方法:先局部腧穴常规消毒后,用毫针直刺或斜刺头面部穴位0.5~1寸,采用平补平泻针法,合谷、太冲用泻法,足三里直刺1~1.5寸用补法,每次留针15~20min,每日1次,1周后改用患侧针刺治疗,穴位和针刺方法同上。

  1.2.2 梅花针络刺法 初期采用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轻叩患侧地仓、颊车、牵正、风池、阳白、四白穴各3~5次,使其各穴局部潮红,微微出血,然后用真空罐抽吸每个穴位,放血0.2~0.5ml左右,局部涂擦0.5%碘伏液以防感染。此法可起到祛瘀通络,泻实消肿之功。此法可隔日1次。

  1.2.3 循经点穴按摩法 医者用拇指、多指或大鱼际部按揉患侧面肌,重点按揉迎香、地仓、颊车、牵正、太阳、风池、头维等穴,每次操作5~10min,每日1次,手法宜平稳,柔和,频率稍慢,每分钟80~120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指经治疗后临床各种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完全正常。显效:临床各种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闭眼、鼓腮正常,露齿时口角稍有偏歪。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本组100例面瘫患者中,痊愈85例,占85%;显效12例,占12%;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为97%。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48岁,洛阳巨龙通信设备集团公司干部,2006年6月15日来我科就诊。主诉:2天前由于感受风寒,右耳廓及脸部胀痛,继而出现右侧面部口眼歪斜。体格检查:发现右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闭眼试验右眼出现BeLL征阳性,血压135/85mmHg,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经上述方法治疗20次后痊愈,恢复正常工作,1年后随访疗效巩固无复发。

  4 讨论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称为“口眼歪斜”。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经气阻滞,筋脉失养,以致面肌纵缓不收,出现口眼歪斜。本文运用缪刺法是根据经脉有左右相交相会,左注右,右注左的理论根据,采用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交错针刺法,以调和气血,疏导经脉,激发体内正气,驱邪外出,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梅花针络刺腧穴,具有祛瘀通络,泻实消肿之功,缪刺合谷、太冲穴,是因为合谷穴为手阳明经原穴,属阳主气,太冲穴为足厥阴经原穴,属阴主血,二穴配伍运用,具有上下相应,阴阳相会,通调一身气血,平衡阴阳,祛瘀通经的作用,风池穴为胆经穴,善治内、外风病,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具有扶正祛邪,通调气血的作用,最终可使面部神经组织的缺血、水肿和受压现象得以消除,恢复面肌功能,从而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