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心脏病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1-07-04 浏览次数:394次
作者:张洁 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
【摘要】 介入治疗心脏病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由其可能导致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既少见而又较危险的并发症。因此,系统掌握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特征及行之有效的预防、抢救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阐述了介入治疗心脏病所致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护理方法。
【关键词】 迷走神经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介入治疗心脏病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由其可能导致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既少见而又较危险的并发症,因此,系统掌握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特征及行之有效的预防,抢救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6年3月~2007年3月共进行心脏介入治疗143例,其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5例,占3.5%,男2例,女3例,年龄42~75岁。发生时间在术后30 min~5 h,诱因为尿潴留2例,疼痛、紧张(拔除鞘观管时)3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恶心、便意、面色苍白、全身大汗、血压、心率下降等。
1.2 治疗与转归 患者经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治疗后,心率、血压恢复正常,胸闷等症状消失,并于此后的住院时间内未再发生上述症状。
2 护理
2.1 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 术前协助患者进食少量易消化食物,以防术中或术后患者出现不适或虚脱现象。去导管室前协助患者排空大、小便;加强患者术前宣教及术后心理护理,使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术前宣教可使患者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既紧张又疲劳,任何细微刺激都可能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此时尤其需要护士的关心和支持,患者感到镇静和安心有利于避免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2.2 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1 h内每15 min及术后6 h内每30 min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表情、肢体温度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注意有无存在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诱因,以及时排除,有效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2.3 拔除鞘管的护理 向患者说明拔管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消除患者的担忧和恐惧,协助患者排空膀胱,维持静脉通路,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如心电监护、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协助医生拔管。拔管时及拔管后均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倾听患者主诉以及患者穿刺部位情况,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2.4 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卧床24 h,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 h,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疼痛、渗血、绷带包扎是否过紧,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血运是否良好。男性患者要注意绷带包扎有无压迫睾丸,以免引起疼痛而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2.5 及时发现并处理尿潴留 膀胱过度充盈患者易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术前应协助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术后护士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排尿情况,对于2 h未排尿的患者应及时检查膀胱充盈情况,一旦出现尿潴留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为患者施行留置导尿术。
3 讨论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介入治疗后较少见的并发症,发生突然、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其预后赖于快速诊断及有效处理。因此,系统掌握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特征,提高认识,注意与其他并发症相鉴别,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