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脊髓损伤致泌尿系并发症的防治(附脊髓损伤泌尿系并发症防治6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2-06-04  浏览次数:622次

  作者:欧凤祥  作者单位:安徽淮南,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望峰岗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泌尿系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对6例脊髓损伤病人治疗。结果体会到脊髓损伤后,在防治泌尿系并发症时目的在于防止神经源性膀胱的尿液淤滞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减少泌尿系的感染和结石的发生。改善排尿状况,减轻病人生活上的痛苦,治疗的具体措施是在神经病变尚未稳定时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神经病变稳定之后,若排尿功能尚不平衡,可考虑手术治疗。结论 采用各种方法减少残余尿量是防治泌尿系统并发症的根本。

  【关键词】 脊髓损伤;泌尿系并发症;防治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望峰岗医院近十年来共收治脊髓损伤的病人6例,男5例,女1例;年龄30~55岁,平均46岁,为青壮年,损伤部位:C2~41例,T12~L25例,均为屈曲型暴力所致,椎体压缩性粉碎骨折,椎体压缩在60%以上,均伴有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上述病人均为在上级医院治疗后,返回本院继续治疗和康复者。病人住院后,针对不同程度的泌尿系并发症予以相应的治疗,在抗感染的同时,做到勤给病人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给予病人压腹排尿或保留导尿管定时排尿,每天2次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并训练病人及家属学会自行导尿等,而且定期给病人检查尿常规及肾功能情况,对于伴有褥疮、肺感染者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等。使病人并发症得到治愈,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正常人排尿的生理过程是一种由脊上中枢控制下的张力反射,反射弧的感觉支主要通过骨盆定位(副交感神经)。脊髓反射中枢在骶部脊髓(圆锥),脊上反射中枢(即上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是受到来自膀胱的感觉冲动后而进行。这种感觉经脊髓视丘侧束传入。脊上中枢通过大脑皮质调节来控制着下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脊髓外伤时这种反射弧被切断,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的功能丧失。由于膀胱瘫痪(神经源性膀胱),而不能自主排尿,如处理不当可导致一系列泌尿系统并发症。如长期尿潴溜、肾积水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道内的反复操作导致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及长期卧床易发生泌尿系结石等。

  笔者对治疗脊髓外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有如下体会。

  保护肾脏功能,防止其损害不继续发展,防止泌尿系感染、结石的发生、改善排尿状况以减轻病人生活上的痛苦。治疗的具体措施是在神经病变尚未稳定时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神经病变稳定之后,若排尿功能尚不平衡,可考虑手术治疗。采用各种方法减少残余尿量是防治泌尿系统并发症的根本。

  1 非手术疗法

  1.1 间歇导尿或持续引流

  在脊髓损伤之后脊髓休克期或有大量残余尿及尿潴留者,如肾功能正常,可用间歇导尿术。初期由医护人员操作,以后可训练病人自行导尿。如病情较重或有肾功能损害者,应用留置导尿或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以便持续引流。

  1.2  药物治疗

  凡膀胱残余尿量较多的患者,可首先应用α受体阻滞剂(苯苄胺等)以减少残余尿量。如单独应用α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可同时应用兴奋副交感神经的药物,如新期的明、乌拉坦碱等增加膀胱收缩力的药物。

  1.3 膀胱训练

  病情稳定后若无严重的膀胱输尿管反流, 即可进行膀胱的训练,对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可养成按时饮水及排尿习惯。脊髓损伤时膀胱麻痹,残余尿量较多,可用压腹方法协助排尿。此法一定经医护人员的训练后,方可让家属协助实施,手法要轻柔,间隔时间有规律,避免使用暴力,临床实践中不乏有因手法过重而发生膀胱破裂者。

  2 手术治疗

  一般均在非手术治疗无效并在神经性病变稳定时进行。如具备尿动力学检查仪器等,通过检查结果,明确功能性下尿路梗阻的部位和性质后进行手术,解除梗阻。特别残余尿致反复尿路感染,而药物治疗、尿道扩张等方法无效者;肾盂、输尿管积水、肾功能损害经保留导尿有显着改善者;因尿潴留需长期保留导尿管或耻骨上膀胱造瘘者。最适合经尿道或膀胱行膀胱颈部分切除和外括约肌电切开术。

  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发生

  脊髓损伤后膀胱处于麻痹状态,长时间的过度膨胀,尿液淤滞及继发感染,在采用间歇导尿,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者,应定期更换导尿管,并每天无菌生理盐水或l/5000呋喃西林300~500ml冲洗膀胱1~2次,以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防止尿盐沉着和结石形成。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